离开祗园,日影已斜。暮气沉沉,向晚的天空,云霞赤紫深红,仿佛一幅淡妆到酡颜的画,泼洒了半空。
我牵着女儿的手奔向车站,心却急得似乎要跳出来。与京都一日之约,眼看已近尾声,心心念念的银阁寺却还未曾涉足。女儿取笑道:“谁让妈妈每到一个地方都舍不得离开。”我看着她一脸得色,好像洞悉了我内心的欢喜与惆怅,心里却想,这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怎能懂得我对京都每一处古迹缱绻的情丝,那是一种欲语还休的情感啊!
至车站,人语喧哗。静候半天,方才见“大盒子”珊珊而来。司机仿佛对我的心事了然,一路飞奔。片刻之后,一抬头,电子屏幕上已显示“银阁寺道”。
银阁寺又称慈照寺,建于1492年,是室町幕府第8代将军足利义政仿效其祖父建造金阁寺而兴建的别墅。足利义政死后,这座别墅被改建成寺院。寺院境内有一栋被称作“银阁”的建筑物,因此也被称作“银阁寺”。金阁寺名副其实在建筑物表面贴上了金箔,但银阁却没有贴过银箔的痕迹。坊间有种说法认为,起初建造者计划使用银箔,但政府财政窘迫,没能完成。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该楼是义政的隐居场所,因此起初就希望使用木材原色。究竟哪种说法更贴近事实的真相不得而知,但银阁寺的雅致庭园与古老建筑在光阴的流转中封存了历史的记忆却是事实。
相较寺院的清雅静幽,我似乎对寺前那条极具有文艺气息的“哲学之道”更感兴趣。这条小道因为京都大学哲学教授西田几多郎每日在此漫步冥想而得名。初春绚烂的樱花季,小路两侧漫天飘逸的粉白花瓣,像冬日里纷飞的白雪;到了深秋,枫叶自顾自红成一片,小路孤寂中还掩藏着淡淡的离愁。此时正值盛夏,樱树枫林自是不见,但手牵手在这条路上漫步的情侣,却是一道温馨亮丽的风景,连空气里也弥漫着浓郁的浪漫气息。
至寺前,山门大开,一颗心总算放下。黄昏,游人稀少,三三俩俩结伴而行,寺院小路上空荡荡的。门口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提示说,还有半小时就将结束参观,记得早点出来。银阁寺不大,兜兜转转一大圈,半小时已足够。相较金阁的雍容华贵,银阁淡雅了许多。白色石壁,浅灰色屋脊,盛夏阳光炙热夺目,乍一看以为铺了一层银箔。石庭叫银沙滩,白茫茫一片,果真如洒下一地碎银。
入中门即是枯山水的庭院,高大的栀子,衬着木墙灰瓦,香气浸在淡淡暮色中。枯山水源于日本,多见于禅宗寺院。顾名思义,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有些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日本人好做枯山水,因为日本气候地形较多变,四季分明,植物生命的季节性变化不仅给花道带来灵感,还让人们产生事世无常之感,这种精神随即被融入以禅宗哲学为基础的茅道精神。日本人认为,园林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居地。
庭园石阶上方走过漫长甬道,植物绿得耀眼,两边是修剪成绿墙的山茶树。寺院布局并无异处,却带着一种很“日本”的味道。设计也不复杂,相较姑苏精致的园林,既缺失了些文人骚客的风雅,又不见半点妙手丹青的点缀。但简约中,似乎掩藏着些许禅意,空旷的山林,幽静的小路,木格子窗棂上的翘脚琉璃。庭园内配有众多名贵的石材和树木,体现了当时禅宗文化的思想。想到那着粗布旧衣的僧侣,终日伏案诵经,一起身,拉开纸门廊下伫立,一汪碧水之上便是轻轻闪动的倒影,念珠握在手上,对人生不知又有多少领悟?
走过竹桥,路过洗月泉,水石相击,飞烟迷蒙,沿着竹阑小道往上走,山中植物蓊郁苍翠,半山腰可俯身远眺城中风景,古都俱是低矮房屋,朴素的木结构旧楼,宛若棋盘一般。山峦界限层次不清,浑然融入晚空天色,金灿灿一片。微风轻轻拂来,树叶簌簌,飘飘然直坠入我的发间。远处青山起伏的轮廓沐着夕光,山中云雾缭绕,鸟语轻喧,仿佛不忍扰了旅人远道而来的淡雅心情。
半小时转瞬即过,虽已走马观花饱览银阁之美,但未能细细品味却有些遗憾,特别是行走于枯山水庭院,白沙映着渐渐淡去的日光,被时间一路驱使,竟没体会出丝毫禅意。但仔细一想,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千年古都原本就不是一日光阴便能游遍之地,留些念想待下次再会,总还是有些机缘的。
走出银阁寺,重走哲学之道。上山时心急如焚,担心寺门关闭,错过了游览时间。如今已饷过视觉盛宴,心愿已了,便对这条小路徒然多了几分期盼。古铜色夕阳为我的身影镀上一层金黄,漫步其中,我在想,当年的西田几多郎,每日在这里散步,想来也曾坐在那斜阳浅照的石阶上,喟叹过小路上明净美艳的四季风光吧?雨气浸浸的夏日黄昏,古都湿答答洇出一片翠色,那深谙人生哲学的教授也曾撑一把长柄雨伞,自顾自立在寺前听雨声、盼永恒吧?
我坐在矮墙边的长椅上小憩,瞄了一眼手机,却惊讶于这一天我与女儿竟徒步近十五公里。我看着身边那个天真的小女孩,对美味的抹茶冰激淋还意犹未尽,嘴角绕了一圈浅绿色油渍却浑然不知,忍不住笑起来。天边彤云尽染,火烧一般一路向着天际延伸。小店里闪出年轻的侍者,格子头巾拢着一头细碎飘逸的长发,礼貌地向我鞠躬致歉。打烊的时间到了,冷气关闭,长椅要收进屋内,连窗棂也上起了门板。我急忙起身,方觉与京都离别的时间也到了。再回头望向蜿蜒山道,夕阳下,山门已掩,小路上冷冷清清只剩我们母女二人。寂寥的僧人飘然而去,晚风送来,拂起长袍一角,木屐轻扣石板,宛若一段历史的回响。寺内钟鸣浑厚,悠悠远远直入山麓。
日影缓缓西去,半空中现出一轮淡月。西面残阳缓然沉去,犹有一痕绚烂颜色,东边天色很快暗下去,呈现出海水般的悠远深蓝。远处似有淙淙流水,叮叮冬冬仿佛一段骊歌。暮色中,灯火流丽的京都退去古朴,袭上一层现世的繁华。
微信公众号:jyyx0714 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