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2015-07-14 07:59:01)
标签:

刘墉

可爱

丑陋

谅解

了解

分类: 随笔

    读刘墉《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坦白说,需要几分豁达的勇气。因为从翻开书的第一页开始,你就好像一条置于砧板的鱼,虽然还在苟延残喘地苦苦挣扎,却无可奈何,等待厨师手中锋利的小刀,一点一点地开膛破肚,看到人性的本来面目。

这是一本由许多个小故事拼凑起来的处世书,每个故事无一例外短小精悍,却都一针见血。刘墉在开篇的序中写道,书写完之后,作为第一个读者的太太说,很辣!很精彩!很好看!但看了之后心里很不舒服,因为这洋洋洒洒十八万字的“小”书,却好像快刀斩乱麻,将人的脸皮剥了下来,暴露在公众面前。人性有多丑陋,看了就有多不舒服。

果然,随着书页不断翻动,我真的坐立难安。很多次,放下书来深呼吸,因为字里行间我好像看见了我的朋友、家人,甚至自己的影子。人性中根深蒂固,或者说原本就与生命同在的虚荣与贪婪被无限放大,终于无处可逃地原形毕露,我才发现,刘墉的笔果然大胆犀利,没有任何保留,像手术刀一样,切到了人性的深处。你受伤倒地,希望有人伸一根救命的稻草;你饥寒交迫,家徒四壁,期待着会有朋友雪中送碳。一定会有人这样做,在“太平的岁月”和“年丰的时节”,因为人们的恻隐之心,只有在可以自保的前提下,才会显现。大火无情、烟雾弥漫,他连自己的孩子都还困在火场里不知所踪,又怎么可能跑进去救你的孩子?荒年寸草不生,他的家人都还饥肠辘辘,又怎么能慷慨到舍一碗粥给你?战争年代,民不聊生,物质极端匮乏,人们哄抢食物,你很有教养,很有礼貌,懂得谦虚忍让,但你上有耄耋老人下有年幼的孩子,你抢不抢?

这就是人性。

很喜欢刘墉讲的一个小故事。1997年末,台湾因为两个四处杀人的暴徒而人心惶惶。一日,接到民众报案,其中一人正出现在北投。但当警察赶到时,那人已纵身跃入下面的溪流和竹林中。电视上播这段新闻的时候,刘墉刚好在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太太看着束手无策的警察咬牙切齿地说:“狗屁警察,孬种警察,人家一跳就下去了,警察不敢跳,不要脸!”刘墉笑笑说:“可不是吗?但如果那警察是你丈夫,你又该怎么说?”那位太太怔了一下,说:“如果是我丈夫,我就叫他别逞强!快回家!”

这也是人性。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因为你的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你可能前一秒钟还在为某件社会公益得不到大众的理解与支持义愤填膺,转身却又因为这件事涉及了自己的利益而立刻“倒戈”,不但不再支持,反而口诛笔伐。

    “人性是丑恶的,它贪婪自私、急功近利、喜新厌旧、猜忌犹疑,而且随着年龄和遭遇,一层层变化,一层层染色,染得连自己都不一定认识。但相对的,人性也有善良的一面。”因此,在每一个小故事之后,除了“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之外,刘墉又写了“你不能没有的谅解”,因为人性丑恶,你不能不认识它、了解它,甚至防备它,但又必须在某些时候因为这样的认识和了解之后而谅解它。“只有这样的人,才算成熟,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能肯定别人。”

     小时候,常常看到双手被缚的死刑犯临刑前被拉出来游街示众,大卡车上垂头丧气的样子,早已没了犯案时的嚣张跋扈。有人大快人心地拍手说:“他杀人放火,活该有如此下场!”但转过头来,想到他一枪毙命后留下老泪纵横的双亲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又忍不住一声叹息,甚至同情心泛滥,悲天悯人。

    这就是人性,虽然矛盾,却是最可爱的地方。

    合上书页,心情渐渐平静,我忽然发现,读这本书其实是一场自我修补的旅程。生命的到来,原本就是被动的,生活虽然五彩斑斓,却也五味杂陈。大千世界,你我皆凡人,以智者的心去了解“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以仁者的心去培养“你不能没有的谅解”,这也是刘墉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了解”之后减少被腐蚀和吞噬的可能,多一些防御能力,正面对待身边的人与事,阳光更灿烂,生命也会变得更加开阔。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月是故乡明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