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聊的话题,都是股票,已许久不沾“股”的老公又重新入了市。一位朋友上大学的儿子突然向她“借”钱,两万块虽然算不上天文数字,却把她狠狠“雷”了一番,原来那少年要去炒股。另一位职场女性,在听说别人大赚时,后悔自己四千块的投入太过保守,恨不得立刻请假去银行提款买成股票。就连老妈都忍不住悄悄地问我:“要不要拿点钱去股市逛逛?”果然,全民炒股的时代到来了。
一位在股市中沉浮多年的朋友,融资三十六万、父母的积蓄三十万,再加上零零散散自己手上的存款,一百多万统统投入了股市,赚得盆满钵满。另一位朋友,第一次在股市中小试身手,一万块瞬间就赚了二千,急忙打电话给太太,说:“钱赚得真容易,比上班强多了。”还有一位,每天都会给老公打几遍电话,大聊特聊当天的股票,一路飘红当然喜不自禁,遇到上来就跌便一天闷闷不乐,少不了还要问候一下那支股票的“老妈”,股市的浮动已然影响到了生活。我目瞪口呆地听着,为他们的魄力和勇气叹服之余,突然觉得有些可怖,股票已渗透到连大妈大婶都想要凑个热闹,赚个买菜钱,不知道一觉醒来会不会真的“好奇害死猫”。
其实这反映了国民当下的一种心态。钱来很简单,不必付出辛劳,只要早上开了盘,随便买一支什么股,便等着数钱。大盘一直高居不下,只赚不亏几乎成了一种教条。很多人并不真正地懂得股票是什么,更不关心国家出了什么利好政策,或是这个企业内在的价值是不是真的值得投资,跟着风一哄而上,只等坐享其成。但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在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老师就不断地教导,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一下子砸在你的头上。我想起一部叫做《股疯》的电影,影片用轻喜剧的方式充满善意地描绘了上世纪90年代全民炒股的疯狂热潮,表现了商业大潮和经济利益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但现实中的股市,却真的没有丝毫“善意”可言。历史不是没有过惨痛的教训,最终为股市买单的永远都是最后接捧的人,而这些人往往就是小市民。
朋友说:“怎么可能?我不是最好的例子吗?眼看着从三万变成了六万,连一个月都还不到。”只是,你不出来,那永远都只是一堆用来说服自己的数字,而赚到那种地步的人,又有几个能出的来呢?
香港专栏作家查小欣在博客中写到:“每次恒生指数大起,香港全民很快陷入疯狂,升斗市民争相入市……每当有这种情况出现,表示股市泡沫即将爆破,小股民贪胜不懂及时离场,股市崩盘,便成为大鳄的小点心,哀鸿遍野。”看到这里,多年以前的港剧《大时代》的画面又在眼前涌动,影片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股市和人心。大多数人都懂这样的道理,只是身陷其中,赚了全身而退都还恋恋不舍,更何况赔了?股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赌徒的心理,每个人都有。
在这疯狂的股市中,一路前行,且行且小心。
微信公众号:jyyx0714
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