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遭遇摩尔门教

(2014-12-12 08:10:31)
标签:

教堂

传教士

冷遇

信仰

尊重

分类: 随笔

    第一次去位于parson大街上的那间教堂,是因为好奇。听说教会组织了英文班,我更加来了兴趣。

    一周三节的英文课,我和朋友都按时出席。每堂课的开始和结束,无一例外都是向天父祷告。我们的英文老师,是教会年轻的传教士,男孩总是白衣黑裤,打着领带,被称做“长老”,女孩则一袭端庄典雅的长裙,叫做姊妹。有一次课后,李姊妹问我和朋友是否可以稍作停留,接着就笑容可掬地向我们传起了教。她说,她们是基督教的一个旁枝,不认为“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末了,还送给我们一人一本《摩尔门经》,希望我们对她们的教义有更多地了解。

对于宗教,我不信仰,也不排斥。这本被信徒们看作是比《圣经》更权威的“启示”作品《摩尔门经》,在我看来,除了描写了神与古代美洲居民交往的故事之外,也没什么特别。一天,我与国内的朋友通电话,聊起这件事,她却大叫起来,说我遇上邪教了。原来这摩尔门教一直被基督教称为“异端”,崇尚一夫多妻制,并且一再告诫我不要再读那本所谓的经书了。

我吓了一跳,急忙去网络上查找,其实也没朋友说得那么离奇和恐怖,对摩尔门教的诋毁与偏见,是因为不够了解。摩尔门教是一个从基督教延伸出来的新教派,它虽然有些古怪,却并不是邪教。他们注重家庭,多子女,提倡对伴侣的绝对忠诚,在美国也是合法的。犹他州的盐湖城,是摩尔门信徒的聚集地,同样也是全美犯罪率和离婚率最低的地区。就连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也是摩尔门教的信徒。我突然想起,李姊妹在向我们传教时,虽然有些喋喋不休,但也没有说过什么蛊惑人心的话。不厌其烦地说他们相信神,相信天父,也并没有将这种想法强加给我们。在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还耐心地解释,怎么看也不像是“邪教中人”。

但我还是对“一夫多妻”有些好奇,有一次课后,在李姊妹又准备开始传教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提出了我的问题。李姊妹听完后,哈哈大笑了起来,告诉我,她们都只有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这样的说法是坊间的误传。我考虑再三,还是将她送我的《摩尔门经》还给了她,我虽然尊重她们的信仰,但对此却毫无兴趣。李姊妹还不“舍弃”,笑着对我说,这本经书可以保留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会突然对它迸发出难以抵御的热情。

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年轻的男孩女孩来教会做传教士,都是义务,教会只提供简单的食宿,生活中的其他费用,都要靠自己打工所得的收入。在传教的过程中,他们时常遭受路人的拒绝和白眼,有时候,刚刚敲开某一扇门,又“嘭”地一声被关在门外。面对这样的冷遇,他们也会耸耸肩,笑着离去,这些挫折并没有阻挡他们对宗教的热情。法拉盛作为第二个中国城,聚集着大量的华人,他们也因为要为更多的中国人传教而埋头苦学中文,几乎人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国语、写标准的汉字。有一次,和帅气的邬长老聊天,我问他为什么不去拍电影,做明星,他却回答说,他喜欢传教,并且将这作为毕生的职业,在他看来,这样的生活更有意义。我想,这大概就是信仰。

原本以为,在表达了我的真实想法后,教会就不会再欢迎我们来英文班,没想到,李姊妹依然热情,关心我们的生活,以我和朋友的祷告愉快地结束每一堂课。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沟通和理解让我们的友谊变得更加单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凯辛那的回忆
后一篇:复活节见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