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段行走在台湾的日子

(2014-09-22 14:37:28)
标签:

蒋勋

望安

九份

候硐

野柳

分类: 随笔

在纽约皇后图书馆高高的书架上偶然看到《行走台湾》这本书,无端端又唤起了一段有关台湾的记忆。2013年美好的夏天,行走在台湾窄窄的弄巷间那些鲜活又感动的画面,又一次浮上眼底。

《行走台湾》这本书,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厚厚的纸张、清晰的字迹、古朴典雅的封面,还有一张张精巧又美丽的图片。但一翻开书页,蕴含在字里行间强大的诱惑便渐渐地在我眼前弥漫。由蒋勋、候文咏等三十几位台湾各界的名人所书写的优雅文字,正如台湾这座小小的海岛一样美丽。他们用各自行走台湾的经历和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现了台湾岛。蒋勋在开篇的《望安即事》中这样写道:“我看到一些蜂窝一般有空洞窟窿的石头砌建的老式房子,房子上端屋檐有美丽的马背形曲线,映着洁净的蓝天。”我虽没有到过望安,但这段浅浅的文字,却让我想起了台湾岛最北边那个叫做“野柳”的地方。那里与众不同的特质,大大小小“蜂窝一般有空洞的窟窿”和石头,曾经令我目瞪口呆,为世界历经千年之后仍然保留了这样的奇迹而感慨万千。

作家候文咏在《2004夏天的环岛旅行》中说:“我像个兴致勃勃的小说读者,不断按下快门的手腕如翻动页面心情一般,仿佛那一块块不相关的水田之间真的存在着什么动人的情节似的。只要不断地翻动,就可以看到令人启发的结局。”不知为什么,当这段暖心的文字忽然出现,我的眼前却不断晃动着一望无际的麦田。从野柳搭公车去淡水的路上,蜿蜒曲折的乡间公路两边,一边是一片峥嵘的绿色和小小的农舍,一边就是蔚蓝色的海水。静静的海洋,与蓝天白云相伴,变成了一副赏心悦目的图画,就好像候文咏笔下“翻动页面的心情”,期盼着文字背后的惊喜,又为每一段感动又感伤的画面而心潮起伏。

作家曾阳晴的《侯硐游》,是这本书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文中虽写的是侯硐,却让我想起了吴念真的故乡九份,那是在台湾行走的日子中,最让我辗转流连的地方。“窄窄的巷子、低矮的房屋,时光仿佛在这里停留了三四十年不曾移动。街头巷尾,阿公阿嬷摇着扇子,聊着往事。年轻人离开了,位于九份隔壁的侯硐更加落寞更加寂寥了。”忽然就想起了九份斑驳的院墙和长长的石板路,那个下着蒙蒙细雨的秋日,我曾撑着雨伞,行走在一条条蜿蜒的小路上。坐在观景台上向远处眺望,雾气笼罩中的远方,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点着灯笼的茶座、小巧精致的日式店铺,不断叫卖的小贩,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九份既古老又现代、既朴素又时尚。走累了,在阿嬷开的小店里吃一碗香甜的九份芋圆,既是歇脚小憩,又是一种视觉享受。属于过去的旧时光,都在黄昏的雨中,一点一点地泛了出来。

常常,在梦里又回到了台湾。阿里山的清幽、日月潭的静美,渔人码头渐渐西沉的落日,还有淡水老街那些带着时光痕迹的点点滴滴,就连瑞芳火车站长长的铁路两边斜阳浅照的扶桑花,也深深地吸引着我。在台湾行走的日子中,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每每回味都那么甘甜。这本书里款款深情的文字和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又一次唤起了一段美丽的回忆,我突然发现,那个天空辽阔、海水正蓝的海岛,原来已经住进了我的心里。

我注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越过那湾浅浅的海峡,再一次踏上台湾岛。这本《行走台湾》,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书里的许多地方,我都还没有机会涉足,那些隐藏在青山绿水中纯朴又老旧的地方,似乎在招唤着我。我想,我会在不断地行走将它们变成另外一段感动的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纽约购房记
后一篇:梦回奥兰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