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是深夜无眠。不是为乱七八糟的生活琐事牵绊,而是被图书馆借来的一本书深深吸引。直看到月满星稀,夜阑人静,仍不肯罢手。
初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诗词歌赋。最喜欢的一句诗是清代大学者纪晓岚的:“三更有梦当书枕,千里怀人月在峰。”
那个时候,少年不知愁滋味,我更偏爱前一句。长大后,爱上了书和笔,每每在深夜里读书写字,或迎着窗前一抹皎洁的月光,或偶尔聆听屋外细碎缠绵的雨声,都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当夜半更深,淡淡的睡意朦胧而起,把书合上,塞在枕下,也便成就了一夜好梦。
来美国之前,原本打算带几本好书飘洋过海,似乎那书里夹杂着些许缱绻帛长的乡愁。临行前苦于行李繁重,只好作罢。来纽约后,惊喜地发现离住处不远,竟有一间硕大的图书馆,我便成了那里的常客。穿行在高高的书架之间,猛得一抬头,便看见了琦君的书。那封面上《三更有梦当书枕》几个大字,不知为何,竟勾起了我无数的相思。
第一次读台湾作家琦君的作品,源于许多年前那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橘子红了》。电视剧正在热播,我便找来了原著阅读,也就认识了这个多情温婉的女子。我说不清究竟是被什么吸引住了,琦君的文字,没有余光中的秀丽婉转,也没有张晓风的纤细雅致,但那种娓娓道来的平静和平和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经历过上世纪的战乱与流亡,琦君的文字中,更多了一丝温柔的乡愁。她怀念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家乡,怀念陪伴她度过童年、少年的旧宅老屋,还有那一生悲苦,没上过什么学,却懂得言传身教的母亲。这本《三更有梦书当枕》里,收录了许多琦君早年的精美散文,同样没有波澜壮阔的文字,字里行间大都是琦君对故乡的种种回忆。高寿的外公每到新年给的压岁钱、二妈拥有满满一橱柜的好书,却不肯分享、肫肝叔的鬼灵精和他在书法上的才气,还有她行走在故乡绿油油的田埂间,那份属于童年的单纯与美好。
离开大陆的前一年,她与已九十五岁高龄的外公共度春节,相约第二年的中秋再团聚。没想到,不久之后,外公就在睡梦中安然离世,永远无法赴约了。看到这里,眼睛忍不住潮湿起来。人世间,总有一些承诺看起来重若泰山,其实却轻如鸿毛。生命除了拥有喜悦和快乐之外,也同样承载了更多的伤感与无奈。琦君的笔,书写了一个个平凡而淡泊的生命,她细腻的情感,如涓涓清流缓缓而出,沁入我的心田。我想,打动我的,大概就是这样一颗平凡而真挚的心。
轻轻地合上书页,夜静谧地像一潭静静的湖水。天边一抹崭新的弯月,投映在我的床前。不知道为什么,一本书却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怀念。此时的深夜,正是地球那边朗朗的午后,母亲正在干着家务、父亲和先生都还在为工作忙碌,而我的女儿,大概正在幼儿园里甜甜地睡着午觉吧。我的书房,两个月来可有人替我打扫,满满几书柜的书,是不是已蒙上了薄薄的尘埃?我终于懂得了纪晓岚那诗中下半句的意思,千里怀人月为峰,不正是我此时的心情吗?一轮新月、一本老书、一段柔软却孤寂的乡愁,我好似那个站在山巅不断眺望家乡的人,明知道相思无用,却仍希望借这月光,千里共婵娟。只是,时间将我放逐在千里之外,也只有与书为伴、与月光相依了。
夜,更深了。剪一段月光,轻轻地包起来,将它与这书一同塞在枕下。想到不久之后,要将书还回图书馆,竟莫名地多了一丝流连与不舍。合上双眼,任眼角的雾气化做枕边的一滴清流,静静地睡去。今夜,三更有梦当书枕,千里怀人月为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