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的梦——深情台湾行之九

标签:
淡水老街渔人码头情人桥木栈道相思 |
分类: 游记 |
不知为什么,一路上却总是会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篇小文。当年随国民党来台湾的那个老兵,只因为外出为父亲抓了一包草药,就被抓上了去台湾的船。每到黄昏他都会跑去淡水的海边,向大陆望一眼。从不谙世事的少年,到驻足海边深情远眺的老人,他的生命在时光的流转中渐渐老去。他甘愿做那个留守在淡水的渔人,忙碌在一个小小的海港码头,每天扬帆起航,在鱼网和海风中,度过每一个清晨与日暮,只因为,海洋的那边就是故乡。
到达淡水捷运站的时候,已是午后。在海边一间欧陆风情的西餐厅里饱餐过后,我们就开始漫步淡水老街。淡水,是台湾北部最早开发的港口,旧时也是一片繁华忙碌的景况。如今的淡水港,虽已风华不再,却在岁月的变迁中换了另外一种优雅淡然的气质。行走在老街古朴而陈旧的街巷间,一座座混合了欧式、闽式、日式风霜斑驳的旧建筑,好像在悠悠诉说着小镇缠绵而悲情的往事。但精致的咖啡馆、美味的街边小吃、形形色色的古董、木雕、石艺小店,还有络绎不绝的人流,悠长的淡水小镇又好像从未经历过时光的打磨,始终行走在时尚的最前沿。美丽的淡水河畔,静静停泊在港口中渔船,河边悠闲漫步的情侣,伴着幽美恬静的风光,浪漫而温馨。
中正路上的福佑宫引起了我的注意,雕花的外墙,庙内供奉着妈祖。这座古老的庙宇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嘉庆元年重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许多最初来台湾打拼的移民,都把姓名和籍贯刻在了庙前的廊柱上,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一段永久的记忆。
有趣的是,在老街的深处,我们还遇见了一个“搜奇博物馆”,迎接我们的是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在它不断地“招唤”下,我们居然也难挡诱惑。博物馆里真的是杂七杂八什么奇怪新鲜的东西都有,硕大的牛蛙、粗壮的蟒蛇、两只头的乌龟,也算是搜尽天下之奇了。
乘船去渔人码头,心里免不了一阵激动。故事中那个老兵苍桑而孤单的背影,又一次涌上眼底。长长的防波堤,映着天边渐渐坠落的夕阳,有一种苍凉的美。黄昏的晚风轻轻吹拂,群群归鸟在无垠的碧海边停下,就连岸边的缕缕炊烟,也隐隐约约地跳了出来,一种无来由的平静和喜悦慢慢地在我心头弥漫开来。
我站在淡水的渔人码头,望着眼前那一片撑开的、雪白的阳伞,不敢相信这就是过去那个老旧残破的渔港。弯弯的情人桥,流线式的造型,像一叶白帆,静静地立在阳光下;长长的木栈道,斜阳西照,像梦境一般。立在步道向对面远眺,云气缭绕的观音山若隐若现,就连出海口尽头的台湾海峡,也美得让人悠然流连。雕塑公园里,绿草茵茵,硕大的“LOVE”雕塑和海港中停泊的婚礼专用游艇,让人不得不感叹,这里真的是一个属于爱情的地方。
当地人告诉我,这片宽阔的海域,看起来平和而安静,却寄托了数不清的相思。小小的渔人码头,是台湾本土离大陆最近的地方,二百公里的海洋之外,就是福建。过去,许多思乡的人都会舟车劳顿地赶到这里,看海、看夕阳,老泪纵横,或是一直很沉默。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突然变得潮湿起来。我终于懂了,为什么那些赴台老兵常常会在日落后的黄昏跑到淡水的海边呐喊、流泪,我也终于明白,多年前那个过海而来的少年,为什么远离尘嚣,甘愿做这个小小的海港上平凡而孤苦的渔人,终日在海上劳作,迎着海风、嗅着海洋咸咸的味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一生无悔。这是离故乡最近的地方啊,这片深深的海域,荡漾着他悲苦的一生,又承载了他太多的希望。
许多年后,那个已变成了渔人的老兵淡泊而去,他的子女将他的骨灰,辗转送回了远在大陆的故乡,他叶落归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可是,这样的结果总是混杂着一丝悲凉,他终于跨越了那湾浅浅的海峡,不必再跑去淡水海边深情眺望,但他却再也不能睁开浑浊的双眼,看一眼故乡的云了。
从渔人码头渡海归来,夕阳已缓缓落下。望着身后掀起的汹涌白浪和渐渐消失在暮色中的渔人码头,我在想,二百公里之外的祖国大陆,此时也正享受着同一轮残阳、同一片绚烂的晚霞,可是两片陆地上却插着不同的旗帜、叫着不同的名字。海洋,将它们分隔了太久太久。
那个故去的渔人,走完了他漫长而多舛的人生之路,实现了他的终其一生的梦想,而我们呢?我们的梦,还要等待多久呢?
安静的海港
我们用餐的西餐厅
淡水老街
福佑宫
欧陆风情的咖啡馆
情人桥
当年陈水扁的题字
露天咖啡馆
渔人码头
雕塑园
夕阳缓缓落下,二百公里的海洋之外,就是福建。
硕大的牛蛙标本。
忙碌的店家,这样照顾小孩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