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嘉言2007
孙嘉言2007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43
  • 关注人气:3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2012-12-17 10:04:36)
标签:

1942

逃难

刘震云

冯小刚

压抑

分类: 影评

    常常,我的脑海中都会蹦出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比死亡更可怕?看过了电影《1942》之后,我突然有了答案,那就是:等待死亡。

    走出了影院的大门,寒夜中喧哗过后的岛城已渐渐归于平静。冷清的街道,不停闪烁的霓虹,随意向远处望去,满眼都是居民楼里透出的温暖、晕黄的灯光。脸庞上的泪痕还未干却,一颗心却怎么也不能平静。轻轻地倚靠在车座上,看窗外黑夜中一闪而过熟悉的风景。今夜,天幕中满天的星斗因为一部电影不再璀璨。而我,一闭上眼睛,眼前就不断晃动着老戏骨张国立风烛残年时渐渐远去的背影。苍白的发,浑浊的眼,疲惫的灵魂,还有一段悲怆惨淡的人生。

    坦白说,吸引我走进影院的,真的不是字幕上印着的“冯小刚作品”那几个貌似很有穿透力的字。许多年前,我曾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过刘震云先生的《温故1942》。小说很短,却深深地震憾了那个时候我还年轻懵懂的心灵。我才知道,上世纪四十年代,有战争、有新生、还有这样一场令人心惊胆颤的灾难。所以,电影《1942》上映了,我一定要去看,想知道冯小刚会用怎样的方式演绎那个悲怆的年代,那段不堪回首的苍凉岁月。

    序幕在一片灰暗、贫瘠的土地中拉开。龟裂的河南大地,寸草不生。几百双困顿饥饿的眼睛,望眼欲穿。原本用来喂猪的红薯,盼都盼不到,无助的村民为一口吃食大打出手,枪声过后,一片狼藉。血混着泪,泪又和着生存的希望,一场为了“活着”,而拼命挣扎的逃难就这样开始了。

    时间,越来越难捱。可以勉强果腹的东西,越来越少,而横尸乡野的乡亲越来越多!漫天飞雪的隆冬季节,生存的希望一点一点地变得渺茫。漫长的三十天之后,长长的逃荒队伍仅仅走出了二百多里路。

    沉浸在一片悲凉与哀伤的调子中,电影中还是处处洋溢着人性中爱的光芒。“东家”知道了瞎鹿要卖女救母,思量再三,还是给了他一碗小米;花枝为了救孩子,宁愿变换方式卖了自己,临走之前还不忘和栓柱交换棉裤,将破败的更少一点的那条,留给了还要继续为生存奔走、闯荡的人;栓柱信守承诺,代替花枝抚育一双儿女,一觉醒来,发现孩子被逃难的人群挤下了火车,从车顶跳下,沿着长长的铁路线回去寻找。飞驰的列车瞬间就消失在了视野中,可那一片苍茫的皑皑白雪却是无边无际……

    我不能不为这样的片段感动,那个时候,生存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而逼迫着他们离乡背井、妻离子散的,只是一口粮食。

    我不得不承认,电影深深地震憾了我的灵魂。冯小刚将刘震云短短的小说,搬上了银幕,演绎了这样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当那辆残破的驴车,载着花枝渐渐远去,两个饥肠辘辘的孩子含着泪望着母亲渐行渐远,没等哀伤的音乐响起,两行清泪已略过了我的面颊。我忽然明白,饥饿,其实比死亡更可怕。逃荒的路上,面对着最亲的人瘫倒在路上,却再也爬不起来;新生的婴儿,只看见了几天阳光,生命又陷入一片黑暗;日军疯狂轰炸之后堆积如山的尸体,满目疮痍的苍茫大地,电影长长的胶片,展现出来的,都是压抑和悲伤。

    而那时的国民党政府却没有丝毫拯救灾民的想法,看着饥饿的百姓一个一个地倒下,无动于衷,甚至调走了军队,试图放弃整个河南。拱手让给日本人大片土地的同时,也将硕大的包袱甩掉。

    可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也像极了世事的轮回。日本人占领了河南之后,发放粮食,饥饿的中国人在吃过日本人的粮食之后,也成了日本仅用六万兵力占胜了国民党三十万人的战役强有力的推动者。

    是要做一个饿死的中国鬼,还是一个不饿死的亡国奴?这个问题,许多年前在我第一次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就一直纠结着我。假如,身处那个年代,我要的是生存,还是国家?我想,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这不是肤浅,更与爱国情结毫无关联。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天起,活着,就是本能。

    走出播放厅,隐隐地听到背后一对母子小声地对话。母亲问年幼的儿子看过电影之后,有什么感想。儿子思索良久,回答道:“以后,我一定珍惜粮食,决不浪费。”我回头看了看那个机灵的小男孩,很想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可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我还沉浸在电影的悲伤中,我想,我需要一些时间,慢慢地做出比他更有深度的回答。

    只是,我也有些不能理解,在我们从小的义务教育中,听说过许多属于那个时代的丰功伟绩,为什么却从来不曾了解过这样一段比战争更可怕的历史?是我们从未正视过它,还是饥荒与一个民族的存亡相比,就是那样微不足道?三百万条鲜活的生命,三百万个曾经美好过的灵魂,就这样淹没在历史的记忆中,像一张寻常的书页,被一只擅长遗忘的手,轻轻地翻了过去。

    真的该让更多的人来看这一部叫做《1942》的电影,即使他们也停留在小男孩那个“可爱的”的层次上也无所谓,至少也是用视觉的冲击洗涤了渐渐麻木的灵魂。饥荒,自1942之后,中国人又经历过。我曾听过父辈一些零乱的讲述,却从未在心里留下过深刻的痕迹。直到今夜,当电影在一片唏嘘中徐徐落幕,那些过去仅仅能够叫做遐想的片段,忽然之间就生动了起来。多么可怕的过去,多么可怕的现实,就曾经一再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那些隐没在父辈脑海深处的不堪回首的往昔,又一次撞击着我的心灵。

    所以,就让我们的心,也回归到小男孩儿那个童趣的时代,珍惜上苍给予的恩赐,厚待土地不厌其烦,一年一年生长出来的果实。因为,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是等待死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那年夏天
后一篇:包书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