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扬州,耳边立刻就回响起诗仙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脑海中,不自觉地就闪现出梦幻般的烟雨江南。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绮丽风光也宛如一幅精雕细琢的水墨山水,徐徐展开。
年少时,知道扬州是因为历史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些疑惑,白居易、杜牧、苏轼、欧阳修……为什么都对扬州情有独钟?那些要么精彩绝伦,要么荡气回肠的诗句,无一例外都是出自扬州。直到真的去了扬州,才忽然懂得,原来扬州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
很久以前,一直固执地认为,苏州的园林“甲天下”,直到去游览了扬州的“个园”,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山外有山”。去个园的路上,有些不解,不断地思量,所谓“个园”该是怎样一个“个体”?当我踏入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时,我才发现,这真的是一座最具艺术价值的园林。古人精湛的技艺和超出想像的智慧,在这座园林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个园以竹、石取胜,连个园的“个”字,也是取自“竹”字的一边。园内,竹林遍布,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竹与石,合理地搭配在一起,古香古色中,更多的是闲情逸致。最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园林的叠石艺术,古人竟运用不同的石料堆叠出春与夏的艳丽和苍翠,秋和冬的明净与惨淡,真的是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记忆中的扬州,总是与水脱不了干系。一边是波涛滚滚,向东而逝的长江水,一边是千年不断的京杭大运河。瘦西湖就像一个矜持的女孩,含蓄、羞怯地立在扬州城外,静静地流淌。
三月的扬州,已是一片烟花,远远地,就望见了瘦西湖那一潭悠静的湖水。阳光静静地泻下,水面上波光鳞鳞。瘦长的湖面,曲折蜿蜒,一叶轻舟正缓缓驶过。放眼望去,两岸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古朴的建筑,青瓦白墙,楼台亭阁都保存着旧时的痕迹。岸边,相依相偎的各色园林,竟自成一体。
迫不及待地乘上一条木船,听船浆吱吱呀呀地混响,身后,是那一条长长的波纹,漫无边际地向外散去。两岸的垂柳缓缓而过,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一片静谧,温婉的就像此刻摇橹摆渡的船娘。好像忽然之间便能够领悟,为什么康熙和乾隆两代帝王六次南巡,都必在此驻足。这一路向远方延伸而去的碧水,宛若一条光华的锦带,是一道缠绵亮丽的风景。
离开扬州的前一天,终于盼来了一场濛濛的细雨。走在老城随意的一座石拱桥上,向下望去,细密的雨丝,静静地撒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小巧的涟漪。远处,河岸上的垂垂杨柳,都已纷芳吐绿,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烟雨中的扬州,仿佛忽然换了一套行装,朦胧中,更多了几分妩媚与妖娆。恍惚间,这一幕似曾相识,不知是在梦中遇见,还是脑海里早已定格了这样的瞬间。
如今的扬州,当然更多的是现代化的味道,时间好像将扬州一分为二。一边是高楼林立的新城区,一边是古街古巷古建筑。喜欢这样的扬州,宁静中夹杂着几分喧闹,忙碌中还掩饰不住那一份悠闲。蓝天、白云、碧水、清风,江南的春色,无一例外,尽收眼底。沉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让扬州这座城市更平添了几分古朴的魅力。
梦中的扬州便是如此。那一份难以掩饰的江南情结,总是让我在每年的三月,毫不犹豫地从北方一路南下。好像那里,总残存着一股莫名的念想,冥冥之中,吸引着我狂奔而去。三月的扬州,已烟花似火,将那一段离恨愁肠,放逐在淡淡花香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