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记忆中老去(九)青年会

(2009-01-19 21:59:44)
标签:

台江

中亭街

旅游

感悟随笔

老房子

青年会

教堂

杂谈

分类: 写给老家

谁在记忆中老去(九)青年会

青年会

中亭街斜对面,有块小广场,广场边矗立着一座红砖房,方方正正。

欧式门窗边几簇野草从砖缝里长出,耷拉着,整座房子一副饱经风霜潦倒的模样。

谁能想到,上个世纪初,在它风光之时,这里曾是福州时尚青年向往的地方

这座红砖房叫青年会。

说起它的掌故,能扯上一堆名人:黄乃裳、西奥多·罗斯福、郁达夫……

 

1910年,62岁的闽籍爱国侨领黄乃裳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

为了让青年会成员有个固定的活动会所,便于联络各界人士,于1912年在苍霞洲筹建新会所。

黄乃裳亲自捐款45000元以购置地皮,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捐资12万美元,用于建筑费用。会所主楼选址在台江苍霞洲,建筑面积为8156.4平方米。大楼濒临闽江万寿桥畔,规模宏大,气派非凡,曾是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

整座楼房由红砖砌成,前楼三层,后楼四层,中间天井相隔。地板则全用上等楠木铺设,至今仍保留完好。

拱形的门窗,宽敞的功能厅,别致的天井院落以及高低错落的走廊,这里曾经的辉煌还依稀可见。福州第一部无声电影就在这里放映。

郁达夫流亡南洋期间,自称“原籍福建”,他曾三次到福州,在青年会四楼住了大约有五六个月,他的作品中多处提到青年会。

 谁在记忆中老去(九)青年会   谁在记忆中老去(九)青年会

苍霞基督堂·文通巷17

同治九年(1870年)英国基督教安立间会(即圣公会)在苍霞洲设立布道所,向群众传教。光绪八年(1882年)买下附近倚霞桥1号旧茶仓,加以修缮,称苍霞基督堂。

民国7年,基督教堂圣公会福建教区决定把苍霞基督堂折建为主教座堂。民国13年11月1日,举行开工奠基典礼。民国16年建成可容纳1500人,呈十字形砖木结构的教堂。同年11月13日举行献堂典礼,同时在此成立主教座堂特区。

 

清水红砖,华丽的哥特式房顶直入蓝天。在一大片密布着电线网的老棚屋区中,它依然夺目。

前去的那天正好是礼拜天,赶上信众的祷告,大教堂里座无虚席。

牧师用独有的福州方言传播福音,于是空气里有了一种亲切的肃穆。

 谁在记忆中老去(九)青年会

我曾经在教会办的幼稚园上过一年的学。教室就在教堂的旁边。

仿佛那是很久很久的记忆了。

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妈妈为我准备了一个搪瓷小口杯,还在我胸前别上一块花手绢。

在这里,我有了人生的第一个伙伴,英子。我们是邻居。

课间活动时,我们到处乱跑,无意间闯进过教堂。

当时里面一片漆黑,偌大的教堂荡着我们的回音,于是我们胆怯尖叫着跑开了。

那时候,教堂是孩子们历险的地方,因为它那么神圣和不可知,让我们心怀敬畏。

原来,在我三岁时,就认识了上帝,只是我自己不知道,呵。

 谁在记忆中老去(九)青年会

旧文艺影剧院

现在门口的售票窗早已关闭。外面停了不少自行车和电动车。

这里是一个跳交际舞的场地。四十多年前,它是风光一时的影剧院。

解放后,台江有七八个电影院。天华、文艺、台江影院三足鼎立。

上个世纪60年代,有朋友和亲戚来台江,最有面子的就是用粮票请亲戚朋友吃粉干,然后到台江的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小时候,奶奶最经常带我来这里看戏。上小学后,也曾经在这里看过几场学校的包场电影。

后来,我家的对面,有了一家更大的轮工电影院,而今日的元洪城的对面也有了一家新文艺影院。

这座曾经一票难求、买票要走后门的旧文艺影院,渐渐衰败下来。

曾经在空荡的放映大厅里,在白色的幕布后嘻笑着的我们,再也不会来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