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记忆中老去(八)下杭路

(2009-01-18 15:29:19)
标签:

台江

下杭

上杭

生活

中亭街

老房子

感悟随笔

旅游

分类: 写给老家

谁在记忆中老去(八)下杭路

昇和钱庄·下杭路90

昇和钱庄的开设是在罗家最为繁盛时期。

民国时期,罗氏家族作为福州最富有的家族,在金融界的声望吸引了闽南华侨巨商黄奕柱和永安堂老板胡文虎等人,他们都有意要和罗勉侯合作,以昇和钱庄为基础,发展为银行。

昇和钱庄几乎可算是下杭商业兴盛的一个见证。

但在福州解放前夕,物价暴涨,钱庄纷纷歇业,终于结束了它的金融流通历史。昇和钱庄自然也不能幸免。

高墙青瓦,依旧可见当年的规模。门口挂着的是福州第八塑料厂的门牌。

临街已经劈成四个店面,卖水果的、修电器的、收破烂的。

再风光,也只一时的,不是么?

谁在记忆中老去(八)下杭路    

黄家老宅·下杭路194

这曾是一栋无比显赫的豪宅。55年前,它像座宫殿。

近百年前,这里的主人是号称“黄百万”的黄恒盛家族。

这个家族拥有着钱庄、布庄、酒库、煤矿等多家企业。

 

站在马路边望去,高墙青瓦的黄家大宅尽管已显陈旧,但那种恢宏的气势仍然存在。 

推开木门,一声“吱呀”,沉重而冗长。

宅子一共有五道这样的大门,彰显着主人的富贵。

走进大院,抬眼望去,高高厅堂上的木梁木柱,经历了百年的风雨,虽因褪去了颜色而显得枯萎,实际上却十分牢固,上面仍然可见许多华美的雕刻图案。

大厅的地板,是由整条一米多宽、十几米长的厚石板铺就而成的。

 

1948年前后,黄家的产业开始日渐衰竭,房子也最终易了主人。

这座老宅在五十年代的时候被省邮电管理局收购,成为职工宿舍。

老人们说,这里还曾是甘国宝表姐黄莲莲的家,甘国宝就是在这里受辱后发奋图强,最终当上了大官。

如今,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即将拆迁改造,大部分人充满了诸多不舍的感情。

其实,黄家老宅只是上下杭的古民居群的一个小小缩影。

现在,上下杭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繁华,而随着旧屋的改造拆除,留给人们的,将只是史书上的记载和老人们记忆中的印象。

 谁在记忆中老去(八)下杭路   谁在记忆中老去(八)下杭路

下杭路我的光阴:

穿过下杭路上的小巷,可以到达后洋里生活区。

小学时候,我的同学们大多都住在这里。

每天放学,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星安桥上讲故事,要么就在后洋里的小巷或大宅屋里捉迷藏。

过节的时候,这里的居民很喜欢把木头房子漆成红色,然后把门框漆成蓝色,有一种别致的美。

如今这里,年轻人多已搬走。因为木屋的破败,有些几欲无法住人。

相信我们这一代的孩子,童年时都有过下雨天端水盆在屋里接水,大晴天帮阿爸和爷爷上房换铺毛毡的经历。

可还是有不愿搬走的阿婆阿公。从倾斜的气数将尽的木板房里探出高颧骨的脸,以淡淡而有点儿蓬乱的目光打量着我们,有如看着访古的外人。他们,已经不记得我了吧。

有时候,闭上眼睛,会看到儿时伙伴的样子。那么清晰,少年时唇红齿白的模样是最后的记忆。

人生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许多人。虽是过客,却经过我们如花的生命,灿烂盛开过,也许再也不会相见,成为一生无法忘记的回忆,

 

 谁在记忆中老去(八)下杭路   谁在记忆中老去(八)下杭路

下杭路有很多小巷子,很小很窄,很安静。一抬头,看到一线天。

灰炉弄、观音弄、圣君弄、总管巷、油巷下、碗弄、天福弄。

大大小小的巷里子,有真君殿,观音庵,还有好多说不上名的小神龛,香火每日点着,明明灭灭,保持着一份神秘感,也庇护着这里的孩子。

 

小时候,很怕走巷子。因为老人家总是说巷子是不干净的,总有些专捉孩子的小鬼之类。

所以,每次要走那些巷子,要么结伴,要么一定是百米冲刺。

冲出来,就是车水马龙的下杭路,见到人,才算安心。

谁在记忆中老去(八)下杭路

咸康药行旁边的老屋,曾经有一家老夫妻开着公用电话和报亭,他们有一个智障儿子。

小时候,每次去外婆家时,都要路过这里,他们的儿子常常在门口冲着我们傻笑,

我很害怕,总是飞也似的跑过,不敢回头。

多年以后,工作后有一段时间,我每天却刻意从下杭路经过。

总要瞧一眼咸康药行,我很担心有一天,它会被拆去,因为阳光下,它那么苍老,让人心疼得掉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