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游(十一)迷走哲蚌寺

(2007-08-26 18:52:17)
标签:

旅行/见闻

分类: 西藏游

藏游(十一)迷走哲蚌寺

7月18日

行程:拉萨市区  天气:晴

不用赶行程的早上,显得特别轻松。八点半起床,九点打的,去拉萨西郊的哲蚌寺。

兴建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的哲蚌寺,位于拉萨市西郊10公里处的根培乌山上,海拔3800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大寺庙之一,也是西藏最大的寺庙。“哲蚌”的意思是“米堆”,意思就是说这个寺是如此之大,房子是如此之多,远远看去建在山上的寺院群落像米堆一样。

与气势恢弘的、法度严谨的布达拉宫相比,我更喜欢这里的散漫、安逸。不带导游、不跟团,自己在哲蚌寺里慢慢地、随性地走上半天,是我觉得最适合这里的旅游方式。

有艺人在制作擦擦,这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泥佛像,是消灾祈福的圣物,很可惜,他拒绝了我的拍照。

顺时针上山,那些有转经筒的路就是哲蚌寺著名的转经道。整条转经道由不间断的转经桶组成, 阳光下,围绕哲蚌寺连成一条壮观的金色长龙。

多少年来,这玛尼轮就在生死轮回中,在喃喃的六字真言中,在那些虔诚的信徒沾满酥油的手的拨动下,一圈圈的转动着,承载着佛与藏民之间的沟通。

寺庙三面环山,巨石垒垒的山,山是灰黄色的,石头是灰白色的。有许多石头上刻了彩色的经文和彩色的佛像。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雪顿节,到了这一天,寺后这片山坡上将张挂起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成千上万信徒香客旅游者从各地赶来观瞻朝拜,这是哲蚌寺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也叫作晒佛节。

阳光温暖地洒在身上,有点懒洋洋的感觉。我们没有向导,就这样凭自己的感觉走在路上。

两边都是石砌的房子,最喜欢就是那些漂亮的窗台,藏民都是爱花之人,那窗台上鲜艳灿烂的盆花让人觉得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藏游(十一)迷走哲蚌寺

与其说它是一座寺庙,不如说它是一个小城镇来得贴切。

庙宇依着山势层层叠叠,庭院深深不知深有几许。路在其中穿梭,有的铺着青石板,有的还是裸露的土。每条路有相似之处却又没有规则,我们只是沿着指示牌走去,但来来回回常常会遇到同一拔的外国游客。

其实这里的游人不多,外国人的数量和中国人的数量相当,见得最多还是穿着红色喇嘛服的喇嘛。他们有的对我们微笑打招呼,有的对我们视而不见,从没有露着好奇之色,对他们来说我们并不是游客,只是普通的路人而己。

措钦大殿的旁边有个地方不得不看,便是厨房。哲蚌寺在全盛的时期有一万多名僧侣,他们每天早课的时候要喝酥油茶,平时要吃饭,可以想象给这么多人煮水、做饭的锅该有多大。光是大锅就有三四口,至于其他厨具更是琳琅满目,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藏游(十一)迷走哲蚌寺

宏伟的措钦大殿共有三层,是哲蚌寺的中心。八根大柱子支撑的一层大殿主供文殊菩萨和大白伞盖度母,造像极为生动。殿内,永不熄灭的酥油灯火,为虔诚的信徒们照着今生来世的路。

后殿堆松拉康,再次遇到释伽。在这里,佛无处不在,他的微笑永远慈祥,多一点时间,就可以与他多一次对话。他分明洞悉一切的,却要世人自己醒悟,将所有执迷在此放下,这就是佛的智慧。我在他的注视里低下了头,心中的执着太重,哪里能放下呢?转身遁入红尘,也许快乐地活在当下,于我而言就是一种小境界的顿悟了。

和所有藏传寺庙一样,珍宝随处可见,说得出名的黄金,绿松石,玛瑙,翡翠,还有好多说不出名的闪闪发光的宝贝,它们同佛像一同呈现在大殿中,想必在日以继夜的香火,酥油和颂经声的熏陶中,已经得道成仙。可是在神殿里,人们的关心全在神佛之上,艺术珍品、不朽的壁画默默无闻隐身于黑暗中,无人注意。

藏游(十一)迷走哲蚌寺

“举世浑暗,唯有佛光”。纷纷扰扰的凡尘俗世,我们小小的心灵,需要时常被照亮,心在眼中,佛在心中。

 

 

走出大殿,我们继续在山上迷失着。那些七拐八弯的通道里,随意找个方向走上去,错了就再回头。殿阁之间的路有时候非常狭窄,那种冷色调的逼仄,恍惚间有着江南巷陌的影子。还有许多神殿隐藏在迷宫式的山路中,我只能走进其中的几个,并且对它们,我永远也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

后山,有些早年寺庙的断壁残垣,当在这些废墟似的墙壁之间穿行时,那种感觉像是行走在佛的手指经络之间,而头上是西藏蓝得肆虐的天空,没有一丝白云。

 藏游(十一)迷走哲蚌寺

下山,路边的小屋总是让我很好奇,无意间推开一扇门,发现这里早已荒废许久,只留下一屋子残旧的红色方木立柱。天井上阳光照在这些已经纷纷开裂的木头上,我看得见灰尘的舞蹈,于是听到自己喘息的心跳。

有个僧人从高高的阳台上,神情冷漠的远远俯视着我,可当我迎着他的目光看仔细时,却发现他其实在望向远方,眼神说不出的空洞。

遇到一位年纪很大的僧人,他需要借助拐杖来走路。他很慢地沿着转经道上山,走很短的一段就要休息一下,然后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和我们友善地说:扎西德勒。

这就是哲蚌寺,众生与佛的哲蚌寺,它清静,古朴,它让我喜欢。

 

从哲蚌寺到山脚,还有一大段路。坐着当地的突突车,和十几个朝圣的藏民一起,赏着一路绿意的风光下山。

午饭想在北京路上吃,于是就去了亚宾馆旁边的DVNYA。

第一次走进DVNYA,恍惚间如误入某个北欧小镇的酒吧。从桌椅门窗装饰,到灯光布局气氛,欧式得都十分彻底,而且温暖的阳台外晃来晃去的全是金发碧眼的欧美人。

藏游(十一)迷走哲蚌寺

主人是一对来自荷兰的夫妇,他们一心想把原汁原味的欧洲酒吧搬到拉萨来,看样子,他们成功了。据说因为这里有洋厨师炮制的最正宗的西餐,口味因人而异吧,我点的尼泊尔套餐倒是很对味,咖喱很正宗,可惜了高原的米饭总是煮不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