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产业 |
小灵通是生是死
文/杜碧玉
近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推出单向收费,对于以价格优势吸引客户的小灵通是一个沉痛的打击。
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球移动用户总数已超过27亿,包括CDMA2000 1X 用户在内的 3G用户已经达到了4.25亿,占全球移动用户总数的15.7%,其中EVDO和WCDMA用户也分别达到4842万户、8927万户。3G在全球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3G在今年也会平稳起步。
3G投入运营后,近一亿的小灵通何去何从,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
小灵通是生是死,不得不谈论的深重话题。
小灵通从1998年落户中国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有人将其比喻为“私生子”。小灵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多种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是受制于政策。政府相关部门关于小灵通的管制政策不明确,导致运营商对小灵通的发展前景也比较迷茫,小灵通的定位和长期发展政策处于摇摆不定之中。政府管制部门对于小灵通管制政策含糊其辞,造成小灵通发展备受争议。
小灵通目前已有用户近一亿,不管小灵通的出身是否合理,小灵通在我国的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近千亿的国有资产能否保值增值和一亿小灵通用户的切身利益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考虑对待。政策对于小灵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有关部门应在3G牌照发放前,明确小灵通的相关政策,促使固网运营商统筹考虑小灵通的出路,制定符合小灵通网络实际发展需求的政策。
整体出售小灵通网络或允许小灵通网络跨本地网漫游,可以让小灵通网络获得新生。
小灵通网络能否通过技术“升级”得到挽救和发展,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关于小灵通的管制政策,从频率使用到新产品开发。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慎重对待一亿户小灵通的生存问题,以及上百亿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构建电信市场和谐的竞争环境,让通信网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人民。
如果仅仅依靠移动单向收费政策的实施,通过市场逼迫小灵通推出历史舞台,只能进一步导致电信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市场格局的进一步失衡,增加市场竞争结构优化调整的难度,损害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