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都市类媒体究竟有哪些困境?
今天的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已非只是经营的下滑,当然经营为本,广告断涯式锐减足可一刀毙命。比如楚天都市报,2013年广告营收6个多亿,2014年只有3个多亿,下滑50%,以致于领导班子更迭,以致于发生影响整个新闻界的140人裁员风波。很多东西都可为王,但最终还是经营为王,生存才是最后的王道。
那么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都市媒体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价值观的迷失,如果有价值观的话。比如南都,声称办中国最好的报纸,从厚度上无疑是达到。但在价值观上,最先1,O版时是民生报纸,2,0时是公民报纸,3,0时只能说是全媒体,但全媒体是技术,不是价值观。是全媒体淹没了价值观还是价值观统领不了全媒体?忙于生存的都市媒体暂时无解。国内其它媒体在为生存所累之时,还有多少记得自己所标榜的崇高价值观?
二是话语空间的逼仄。此与价值观有关,但非一件事。央视的《焦点访谈》还有多少战斗性?党报舆论监督版去哪儿了?都市报市民味公民味都淡化了,权力和金钱介入太深,以致于打虎无门,舆论监督艰难而奢侈。话语空间的失落在哪里?首先是权力的介入,这并非新鲜事,甚至可以忽略不议。再则是经济因素。这是市场类报纸的软肋。真可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请问,有哪家媒体没有与金主搭成最忠诚的默契?而这种现像一旦普及,媒体的核心话语空间一一舆论监督,实现了最大的让渡。市场是个好东西,对媒体而言,在这里实现了不该实现的交易。走得近者,安以保身;行得远者,身陷囹圄。比如沈颢,曾经高唱阳光打在脸上,幸辐洋溢在心理。是的,理性研究市场媒体的舆论监督,有些结论会令我们不寒而粟。
三是媒体转型的卡壳。众所周知,转型发展是当前各家媒体的重大任务。但是都只是 互联网,而非互联网十,换句话说,都只是在物理变化铺摊子,很少化学变化真融合。南都做了那么多新媒产品,没有多少能独立赚钱,大多还是啃老族,处在多而不强,有高原无高峰的状态。曾经牛皮哄哄的几大转型典型,也被疯狂的微信冲击的七零八落。别人装饰了你的窗口,你装饰了别人的美梦。所有传统媒体的新媒转型都没能真正实现突破,我用一个词概括转型现状就是:卡壳!
四是经营模式的无着。传统二次营销模式的解体,不是建立在新模式替代基础之上,而是直奔悬崖的告别。新规未立,旧制已去,前不着村,后不挨店。这是当下很多媒体经营惨状的
真实写照。再加上三期叠加,大势难逆,雪上加霜,生死之秋。新媒热闹,好看不中用,旧媒已老,依然养家糊口。BAT挣大钱仿佛只是一种传说,面对空寂的版面才是最真最深的痛。更令人难受的是,无参考,无模仿,都在做闭卷英雄。前路时有星光闪烁,那是传说中的游戏而或股市的涌动。至于曾经的按部就班的广告输送,已然成为一去不返的美梦。
五是管理上的囚徒困境。媒体,媒体的媒体,媒体的媒体的媒体,套娃模式,囚徒困境,管理层叠,权力蛛结。每个点上都是一种困境。都市媒体老总和员工的大量离职是解结的惟一捷径。
当然,生于怎样的时代,都会打上一个时代的烙印。都市媒体的困境也打上了这个时代的困境的标志,正如其十年辉煌,打上十年辉煌时代的标记一样。一个时代的人与媒体,都有自己的幸与不幸,我们需要做的是,要么向生而死,要么向死而生。困难也好,困境也罢,我们不得不做也必须做的是,前行!再前行!正如马云所说,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后天很幸福,但大多数人都止步于明天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