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为什么爱“千里走单骑”?
(2011-01-21 22:12:06)
标签:
卜元顺贵州千里走单骑城乡二元结构《新京报》 |
农民工为什么爱骑摩托车返乡过年?
据《新京报》报馗今年1月19日是春运的第一天,在广西河池市,尽管春运才刚刚开始,不少农民工已成群结队骑着摩托车冒雨返乡,2010年春运期间备受关注的农民工“千里铁骑”再次登场。
他们大多一男一女共骑一辆摩托车,身上穿着厚厚的衣服,裹着雨衣,脚上套着的塑料袋上溅了不少泥水,后座上绑着棉被或行李,三五辆摩托车一组,行色匆匆。记者多次在路边招手提出采访,但不少农民工都摇头拒绝,匆忙的神色中,透出对早日回家的渴望。
记者好不容易拦下一队由四辆摩托车组成的“铁骑队”。借着收费站微弱的灯光,记者看到,尽管大家都穿戴得严严实实,但依旧冻得瑟瑟发抖,脸上挂满雨珠。“穿了五六件毛衣加上外套,还是冷得受不了”,其中一位农民工卜元顺说。卜元顺介绍,他们从广东潮州赶回贵州罗甸老家,行程有1000多公里,从17日上午9点出发,除了晚上休息,其他时间都在赶路。卜元顺说,他们准备当晚赶到贵州独山县城再休息,这意味着他们还将在寒冬雨夜中前行100多公里。
“农民工千里走单骑”回家过年,每年都会发生。去年就发生过广东十万农民工骑摩托回家的壮观场面,当地还出动警察为他们带路。每年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一大批摩托大军从东到西,浩浩荡荡,大规模地迁移,如果从高处俯瞰,那将是怎样威武雄壮的一支大军?可是感叹归感叹,值得追问的是,这么多的农民工为什么要顶风冒雪,夜以继日,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自己骑车回家?也许有人会给出很干脆的回答,骑摩托回家便宜!他们不用花太多的血汗钱在路上!
这当然是答案之一。但是我以为,这不是主要的问题之所在,真正的问题是,骑摩托回家方便省事,不用等时间买票,不用挤长途火车或汽车。换句话说,春节回家的不便让农民工们愿意拿发生车祸的危险与路途的艰辛去逃避和避免,由此可以看出春节回家的路究竟有多难!
据铁路部门统计,在我国每年春运40多天时间里,要运送将近20多亿人次,这里里有学生流,民工流,还有其它成份的旅客,但是大多数是民工流。也就是说民工是我国春运的“主力军”。从绝对量上看,骑摩托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肯定只是少数,但是正是这种少数,从另一个角度叙说着回家的艰难,也正是这种少数,说明了城乡二元结构打破的不易,以及农民工城市安家的不易!
春节回家团圆本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是只要想一想,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流动,为什么我们的家都是在异乡?我们就不难发现,农民工骑摩托回家过年除了说明车难坐这样的现实的问题之外,其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刻的社会体制原因和社会文化心理原因。
从社会机制上讲,农民工虽然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以及房价贵,物价高,入户难等现实原因,绝大多数农民工虽然多年生活工作在城市,但是他们却无法在城市安家,他们必须像候鸟一样,定期的迁徙,他们的家在遥远而偏僻的农村。
从社会文化心理上讲,农民工们身虽在城市,但是他们的乡土观念,他们的节日意识,他们的亲情意识都非城里人所能比。过年回家的习俗,与亲人团圆的渴盼,他们比城里人更强烈。
正是这两种原因的共同作用,回家过年成为他们每年必做的功课,而车少人多,交通不畅,车票难买,又让急于回家的他们“铤而走险”,千里走单骑!
显然,对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我们要想毕其功于一役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我们各地各部门除为他们创造必要的骑行条件,比如派交警开路,送食送水之外,还应当想方设法开通“农民工专列”,让他们走得安全开心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