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罗庆学
罗庆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62
  • 关注人气:23,1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本山为何向央视春晚“耍大牌”?

(2011-01-20 15:58:57)
标签:

娱乐

赵本山

湖南

央视

春晚

杂谈

赵本山为何向央视春晚“耍大牌”?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即将上演。就在昨日,春晚节目单隆重出炉。有旧人出,出如郭达,郭冬临,潘长江等;有新人进,比如唱《春天里》的“旭日阳刚”,比如林志玲等。有人说这还是改变不了春晚的鸡胁本性,但我以为导演们还是在为创新而努力!

不过,我以为,现在的春晚无论怎么努力,如果不对一两个久久盘踞春晚的所谓“动不得”的演员进行调整,或者说过分地依赖那么一两个演员,这种创新始终都只是小打小敲的局部“装修”,而不是真正地改革和创新!

确切地说,我所指的这个人就是赵本山及其弟子!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我曾写过多篇博客,比如《赵本山,央视“跑马圈地”何时休?》《赵本山的春晚时代结束了》等,对我的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

为什么,央视离不了赵本山,也许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最根本的,是因为央视办春晚的思路和定位出了问题。几十年以来,总觉得春 晚让人民群众笑一笑就好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最好不要太高雅,因为曲高和寡。赵本山的小品及人格特点(还有他的徒弟)正好符合了这一要求和定位。 由于在这样一种思想定位之下,多年的重复打造,导致了央视春晚甚至全国很多老百姓(特别是北方的)对赵本山的依赖症。而这种依赖也让赵本山开始向万人景仰的春晚剧组“耍大牌”!

比如就春晚的排练来说, 一般情况下,央视春晚节目要经过4到6轮审查和4次彩排,一部小品从创作到通过审查再到最后演出,历时约3个月。多年来,春晚节目组始终有这样的规矩:不管多大的腕儿,只要想上春晚,就必须按部就班参加审查、彩排。

事实上,只有赵本山是个例外,至少没有第二个人像他一样“来得那么晚”。根据近10年的数据资料显示,赵本山从2003年以后,从未亲自在审查阶段上台亮相,近四年来更是有三次是在最后一次彩排时才现身,明显越“来”越“晚”。

“赵本山一般到最后一次彩排才会参加,现在已是惯例。”一位有十多年春晚经验的小品演员告诉采访记者,“这也是(春晚)导演组对赵本山创作能力的尊重。”他表示,对赵本山这个级别的演员,春晚剧组的要求不是能不能上的问题,而是怎么能上得更出彩。

赵本山亮相越来越晚,固然有春晚剧组故意雪藏,尽可能保留神秘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赵本山本人客观上无法“照章办事”。 赵本山自己和“兄弟”们的说法是近年来健康状况欠佳。2007年1月,他在电影《落叶归根》首映式时因心脏不适现场输液;2008年8月,因劳累生病缺席奥运会开幕式暖场演出;2009年初因患肺气肿,缺席春晚第四次彩排,除夕时边咳嗽边完成了《不差钱》的演出;2009年10月又因脑出血入院急救。

赵本山昔日编剧兼老友何庆魁,曾几次代替赵本山到春晚报到,参加审查。他说:“赵本山公司、徒弟的事情很多,他身体又不好,春晚那么多次审查、彩排都让他亲自过来并不现实。”
而实际情况是进军影视业才是赵本山难以早日全心投入春晚创作的重要原因。记者发现,从2002年至今,赵本山上一年拍摄的电视剧(如《乡村爱情》),几乎全部赶在来年春节档首播。其实赵本山所谓的“报恩央视”有很大程度上与央视进行“节目交换”的成分,就是我上你的春晚,你上我的电视剧!这等好买卖怎就让老赵给碰上了?
 按照自播出前1个月发起宣传攻势的业内惯例,纵观十年数据,赵本山影视剧的宣传档期恰恰和春晚排练期重叠,他显然分身乏术,不可能按时到春晚剧组报到。在这种情况下,央视应该果断地让赵本山退出,让新人顶上来。

可问题是在事务繁杂的情况下,赵本山又不舍弃春晚。昔日一位助理告诉采访记者,赵本山上这么多年春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报答央视对自己的“栽培”。这种逻辑,从好的方面说是“知恩图报”,不好听地说叫“耍大牌”!

 堂堂央视,何以至此!

众所周知,春晚是全国人民除夕之夜的精神大餐,是注意力最高的娱乐节目。不仅有超强的娱乐性质,而且还是明星制造的最佳时机,更或是由注意力资源向经济资源转换的最高平台。无论是谁,上一次春晚,立马就会成名人,就会产生超高的经济附加值。而这么一个平台,堂堂央视,将节目的用人权竟然交给了赵本山,任由他的赵家班在上面“跑马圈地”,真不知是央视绑架了赵本山,还是赵本山绑架了央视?从某种意义上说,春晚“绑架着”全球华人的目光,而央视与赵本山几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所以,也可以这么说,赵本山绑架着全球华人的目光!

 客观地说,赵本山刚开始有一些好作品,但在全国各地新人不断涌现,各种好节目让人应接无睱的今天,作为全国一台独大,所有演员任我调用的央视,十几年来,硬是将目光紧紧锁定在一个演素质不高农民的演员身上,而且还将之培养成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小品王”,这种现象本来就值得反思!我就不相信,没有赵本山,央视就办不好春节晚会,就没有收视率,就要万人唾骂。诚如此,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没有赵本山,为什么还是那么火?如果他们的导演和策划利用央视的资源来办一台春晚会是什么样? 

 我认为,央视在春晚的策划和用上人陷入了严重的“路径依赖”困局,形式上不敢不会突破,却非要说是不能突破;用人上本来可以作主的,可是又非要说谁谁谁是全国人民最喜爱的,缺席不得。所有的春晚导演一旦接标就要都要拜谒赵本山就是这种“路径依赖”的最有力证明。真不知道,国家大台,何至于此!每次启用新人,不仅天没有塌,而且全国热议。央视,要有点“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创新精神;央视,要有点与明星们“精神断奶”能力与魄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