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巴马都获诺奖了,中国还急什么?

(2009-10-09 21:29:13)
标签:

诺贝尔和平奖

诺奖

决议案

奥巴马

中国

杂谈

奥巴马都获诺奖了,中国还急什么?

 

奥巴马注定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一开始是他的血统,他的族裔;现在又因为他的获奖——诺贝尔和平奖。10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工作,以及呼吁削减世界核武库而赢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点不相信,再一看网络上,关于他获奖的颁奖词都出来了,“很少有人能像奥巴马这样引起全世界关注,让人们期望更美好的未来。”这才感到,绝对是真的了。

众所周知,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病.科学界,文学界,中国的大腕明星不少,但是就是缺少诺贝尔奖的认可.这样,引得不少人的反省反思,甚至对国人自已的文化科技都丧失了信心.

有点一奖兴邦,一奖丧邦的味道.

之前,我也是诺奖谜,用现在的话说是诺奖的"粉丝".也曾为中国人获不了诺奖而愤愤不平甚至捶头顿足,觉得洋鬼子亏待咱中国人,也曾怀疑包括自已在内的中国人是不是智力上真的低人一等.

现在好了,奥巴马的获奖让人好像隐隐约约找到了某种答案.就像一个狂躁病人服用了镇静剂,我们都开始安静下来了,不再为中国没获诺奖着急上火了,也不再为谁谁获诺奖而引以为豪了.

  还是让我们来较较奥巴马的真吧.

  也许诺奖评选委员会的选择没有错,诺贝尔奖就是要让人们对未来充满理想之光,这是诺贝尔设此奖的目的。奥巴马上台后的言行也的确有这方面的打算。但是,只要我们搬起手指头算算,奥巴马从就职到现在还不到三百天时间,即使他真有愿望有能力为全世界人民谋取和平,也应当还只是写在纸上,还停在谋划阶段,并没有取得成效。上个月,奥巴马主持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国安理会大会,史上首次核不扩散和核裁军大会,并通过了美国提出的“无核武世界”决议案。这是他获奖的最重要“硬件”,但这只是“决议案”而不是行动。世界历史上有多少条约,多少议案因为得不到执行或暗度陈创的执行而成为一纸空文?难道美国总统这样政治人物的一个许诺,一个决议案就能让他得一个诺贝尔尔奖?这从某个角度看来,得诺奖也的确有点太容易了。如果政治家还未见任何成效的政治理想就能成为得诺奖的充分条件,有多少政治家又不能得诺贝尔和平奖呢?周恩来总理代表全世众多第三世界国家提出来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胡锦涛主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比奥巴马提出这样的理念要早得多。

 了解一点时事政治的人都知道,奥巴马上任后。尽管制订了很宏大的计划,但是他在中东局势或者伊朗核问题上仍没有取得任何突破,在阿富汗战争上面临着艰难抉择。这说明,理想和现实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一个议案最终能不能取得成效还有很大变数。在这种情况下,授给他诺贝尔和平奖的确为时过早。至少要等这些和平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后再授予才能服众。

 作为一个中国的观察者,我说这些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奥巴马得了这个奖,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确不要太看重这个奖,它本身是非常不完美的,有太多值得商议的地方。但是,因为他们有这个品牌奖项的评奖权发布权选项择权,也就是所有权,所以也就有它的主导权话语权。他的价值观就必然会通过整个评奖颁奖过程体现出来。这是再正常不过了的,给你做也一样。就像外国人唱中国歌永远比不上咱中国人唱中国歌一样。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正确对待。

现在正值诺奖的颁奖季,因为中国本土人没有一个人得过此奖,因此诺奖也成为中国人的一块心病。大家都对此愤愤不平,要么觉得别人欺负了自已,总想找出多少个发明创造多少个著名人物与他们的得奖人物比拼比拼,证明我们并不比他们差;要么妄自菲薄得不行,人家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中国的教育文化甚至宗教人种都不及外国人。一个完全人为因素的奖项把全国人民都搞得神魂颠倒。当然还有人觉得完全没必要理会诺奖,不就是科技界的“胡润榜”吗!

我们适当地做一些反思是必要的,比如科研队伍的行政化,大学的官场化,我们的机制是不是出了问题等,但科学发明和创造毕竟是靠潜心科研的人搞出来的。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国家都有注重名利的人,都有潜心钻研的人,一味地埋怨是没有用的。我个人认为我们不要太看重它的结果,但是要注意在相关的行业寻找差距。比如今年的物理奖,华人高锟因为在“光纤传导”方面的贡献而获奖。真正要做的是我们这个行业与高锟的研究进行对比,看看还存在哪些差距,是基础理论方面的还是具体实践方面的。然后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把我们基础理论或实践再向前推进,而不是急功近利,欺世盗名,甚至妄自菲薄,无所作为.

 奥巴马都获诺奖了,中国还急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