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主流品质,彰显民生情怀
——本报副总编辑罗庆学就三峡商报改版答记者问
新闻姓“新”,“创新”是新闻人永恒的追求与使命——在创新中承担社会责任、践行新闻使命、实现媒体的价值!
2009年12月1日,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三峡商报人,将在三峡日报报业集团党委的领导下,再次高扬创新旗帜,即将满10周岁的商报将以全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为什么要改版?这次改版坚持什么样的理念?改版后的商报追求什么样的特色?很多读者对此十分关心。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此次改版的负责人、本报副总编罗庆学。
适应市场需求 突破同质桎梏
问:商报这次为什么要改版?
答:三峡商报办报近十年来,秉承“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办报理念,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办报和经营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目前商报已经成长为宜昌的新主流媒体,在全省全国都市报中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办报质量,适应新形势下的读者市场需求,突破媒体同质化桎梏,应对多媒体时代报业竞争,赢得新的市场竞争力,商报决定,在学习借鉴南方优秀报纸先进办报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商报的内容格局进行改革和调整。
提升新闻品质 传播主流价值
问:本次改版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三峡商报要根据都市类报纸的发展特征,实现都市类报纸的主流化转型。要在现有内容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内容结构和版面设置,提升新闻品质,强化新闻特色,传播主流价值;要通过强化新闻主流价值观的传达,进一步做深做活政经新闻、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和各项活动;要加强新闻策划,增强新闻的解读功能、服务功能、娱乐休闲功能;要进一步提高报纸在主流读者中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使三峡商报的权威性更高,可读性更强,适用性更广,品牌的影响力更大,更容易为市场接受和认可。
问:此次改版坚持什么原则?
答:这次改版可以概括为六句话:总体规划,逐步改进;优化结构,完善内容;突显主流,强化深度。打造特色,提升品质;美化版面,注重细节;合理配置,规范运作。
服务主流人群 彰显民生情怀
问:现在商报提出“主流品质,民生情怀”的理念,请问您是怎么理解“主流”化的?
答:“主流”其实不是一个新提法,更不是一个新现象。三峡商报很早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主流媒体”的观点,力图扭转都市报“小报化”的倾向,实现从单一社会新闻主打向主流新闻立足的转型。把都市报办成主流媒体,是每一个有抱负的都市报报人的当然追求。
既然要做到媒体的“主流化”,首先还是要弄清楚什么是主流化。我个人认为,主流化是与边缘化相对而言的,其核心是为主流人群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和思想观念。所谓的主流人群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我们的主流生活保持一种关注度和参与度的人群,而不是那些不关注或者没有兴趣关注社会主流生活的人群;所谓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和思想观念,是指能够让主流人群了解国家社会和他人发生了什么,这些事情对自已有什么影响,以及怎么看待这些事情的新闻或评论,这些新闻包括:重大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突然发生的重大民生或社会事件、举世关注的重要活动、影响重大的市场走向、当下流行的文化潮流、社会关注的热点评析等。商报将会在这些方面加重报道份量和力度。当然,“主流”并不是高高在上,主流和民生不是矛盾的,而是更高层次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追求主流,但我们更关注民生,更强化服务,更注重新闻和服务的品质。
满足读者需求 调整媒体策略
问:商报改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满足主流读者需求,你认为与原来相比,读者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我们认为,主流读者的需求包括政策信息需求、民生服务需求、意见话语需求,休闲娱乐需求、互动参与需求等。这种需求,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
1、从内容上看,由低端的“街谈巷议”猎奇市井新闻向关于思想价值、关于民生民情、关于人间冷暖、服务型受用新闻转变。都市报的开始都是“街谈巷议”唱主角,现在已经发展到重大事件、重要信息、深度报道、民生新闻、新闻评论等唱主角。社会新闻由血腥暴力、家长里短向社会公平正义的寻求,向人间冷暖的追索,向民生意的传达转变。
2、从形态上看,由零碎动态性的简单信息需求,逐渐向深入的、复杂的深度背景的信息需求转变。
3、从方式上看,由静态的无声的传播向动态的可互动的传播转变。让新闻动起来,给观点以讨论的空间,既是媒体策略,也是读者需求。
4、从规模上看,由关注个别新闻传播向关注集团式新闻群的传播转变。
这些需求要求我们的传播策略发生相应的变化:
1、从传播渠道上看,由单一的由此及彼的传播向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转变。同一信息在不同媒体上发布,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2、从传播层次上看,由新闻服务信息的提供者向主流价值观的提供者转变。包括政策价值观、生活价值观、理财观、娱乐观、文化价值观等。
3、从产品形态看,由新闻的生产和加工者向品牌的铸造者转变。比如报社出书、出光碟等。
4、从采编人员的角色看,由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向文化平台的构造者转变。每位采编人员都在生产文化“烧饼”。
要满足主流人群的需求,实现主流化的传播,同样的新闻内容,要实现更有效的传达,需要编采人员有更丰富的生活阅历,更深刻的思想水平,更全面的科技知识,更专业的新闻技能。
八大新闻板块内容丰富多彩
问:改版后商报如何满足读者需求?
答:这次全新改版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较大改变。
理念上:我们追求“主流品质、民生情怀”。
形式上:报头发生变化,变得更简洁更明快,版式更精致更美观,体现现代性、设计感。
内容上:分为八大板块,是对办报理念的具体阐释:
1、时事新闻板块:主要包括宜昌要闻,国内国际时政新闻。
2、民生新闻板块:主要包括热线、经济、社区、民生、科教等新闻。
3、深度新闻板块:主要包括“商报视点”和“深度报道”及“社会特写”板块。
4、经济新闻板块:以报道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和财富信息、投资理财、股市信息为主。
5、娱体新闻板块:主要包括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情感新闻等。
6、文化新闻板块:主要包括《平湖月》、《玫瑰周刊》的内容。
7、家庭服务板块:主要包括《爱家》周刊的内容。
8、小记者板块:主要是服务商报小记者队伍。
突出商报特色 强化专版专栏
问:商报改版会打造哪些特色?
答:主要是新闻特色的强化:
1、强化时政新闻报道、提升报纸格调。2、坚持“活动办报”特色。3、强化深度报道,提升新闻品质。4、强化民生新闻报道,对经济生活与资讯类的版面强化推出。5、强化财富报道和娱乐报道,体现理财和娱乐特色。6、做好社会新闻报道,进一步提高可读性。7、强化文化副刊,彰显报纸的文化品味。8、强化品牌专栏特色:打造“商报视点”,强化舆论监督稿件;强化“天天读报”、新闻时评等专版。
(记者邵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