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灾区成“秀场”
(2009-04-28 22:04:31)
标签:
杂谈 |
别让灾区成“秀场”
汶川地震一周年祭马上就要到了。各个地方,各新闻媒体,还有一些知名艺人关于举办地震周年祭,地震周年回访,地震周年演出的新闻频见于报端。
汶川地震以其破坏力之巨,伤亡人数之多,现场之惨烈震惊世人,让包括灾区人民在内众多的国人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痛。一周年,作为中国人传统的重大祭日,为死难的同胞烧一柱心香,报道报道灾区的重建情况,为灾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应当说是非常可贵的,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但是,问题是,我们的很多的所谓的“爱心活动”,所谓的重访灾区,都只是流于形式,一阵风似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客气地说,这是把灾区当成一个作秀的场子,把神圣的帮扶活动演变成钓名钴鱼的工具。
下面是我看到的一个“回访灾区,帮灾区人民进行心灵重建”的活动方案:
重放时间安排 2009年4月27日-
4月30日
重访活动内容 灾区经济、民生、文化、社区建设、教育等重建现状
重访活动路线 26日下午:
13:00 成都出发前往都江堰市
15:00 参观向峨乡“统规统建”试验点
16:00 出发前往彭州市
16:30 参观磁峰镇“四性规划”示范建设情况
17:30 出发返回成都
19:00 返回成都,晚餐
20:00 自由活动
27日全天:
第一队
08:00 成都出发前往什邡
09:30 重访什邡洛水中学(听网络教室示范课)、洛水小学(做学生和老师的灾后心理重建、教研重建调查)
第二队
08:00 成都出发前往绵竹
09:30 绵竹清平小学(做学生和老师的灾后心理重建、教研重建调查)
12:30 两队在绵竹市区会合,午餐
第一队
13:30 重访绵竹市天河小学(做学生和老师的灾后心理重建、教研重建调查,参观小桔灯图书馆、与老师交流)
15:00 绵竹出发前往遵道镇,(重访万科在遵道镇的社区、医院、学校等建设情况)
第二队
14:00 重访灾后重建标志性企业剑南春、东汽等
17:00 出发前往德阳市
18:00 入住德阳
18:30 晚餐
28日全天:
09:30 德阳出发前往北川
11:30 入住北川,修整
12:00 午餐
14:00 参观新北川(做社区重建、居民心里重建调查)
17:00 晚餐
29日全天:
9:30 北川出发前往茂县
11:00 入住茂县 修整
12:00 午餐
14:00 参观羌乐、羌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金葵花羌族少儿合唱团交流
17:00 休息
18:00 晚餐
30日全天:
09:30 茂县出发返回成都(如可从映秀回成都,途中参观映秀)
看完这个方案,我感想颇多。这个活动名为重访灾区,帮助灾区搞心理重建,实则是到灾区参观走访,更直接点说就是搞旅游。活动的行程安排相当紧凑,与当下的旅游团的参观方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活动中安排27日下午 第一队 13:30 重访绵竹市天河小学(做学生和老师的灾后心理重建、教研重建调查,参观小桔灯图书馆、与老师交流) ,到15:00 绵竹出发前往遵道镇,活动时间一共只有一个半小时,但内容却有四项之多。不知该团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如何完成这么多的任务?这样的“心理大重建”又会有什么实效?这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帮扶又有何意义?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个案。但是我们只要留心媒体的报道,就会发现,现在的确有成群结队的媒体人员向灾区进发了,有很多演职人员也准备在512期间到灾区献爱心了。
行文至此,我想到了知名心理学者张结海的一篇文章《请给大地震一个安静的周年祭!》
张结海认为,根据“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研究,可以把幸存的受灾者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极端后果者,不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很可能会出现极端后果。第二类是严重后果者,其极端行为的可能性尽管不大,但是PTSD会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第三类人群是大多数,他们的后果相对温和,基本上不需要专业的心理帮助。上述三类人群,尽管症状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适当的回避——远离灾难的现场,避免失去亲人的记忆——对于他们“心灵碎片”的重合都是有帮助的。
遗憾的是,在这个方面表现得还不尽如人意。过去一年来,灾区接待了数不清的参观者,据介绍,北川县宣传部震后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接待各方领导及各路记者,陪同他们进入北川老县城视察、采访,工作人员一路还得为客人讲解:这个地方原来是什么单位,在这里有多少人遇难,当时如何抢救……一遍遍讲述,一遍遍重复,工作人员内心的伤口也就一次次被撕开。甚至有记者亲眼目睹北川县宣传部工作人员在陪同的汽车里独自落泪。这也是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自杀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在这里郑重呼吁,请不要让我们的喧闹打破灾区人民日渐平复的心灵;请不要让我们的灾区成为名利的作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