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种人,分别适合干什么?
——读刘邵《人物志》之二
刘邵在《人物志
体别之二》中,将人分为十二种。这十二种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自已适合担当的角色,也有不适合担当的角色。我们当本着人尽其材,材尽其用的则,对不同的人给出予不同的岗位。
第一种人是“强毅之人”。这种人“狠刚不和”,不仅自已刚狠不太温和,而且还认为别人和柔顺当作软弱。这种人可以让他去干制定法律制度的事,而不能让他们去干细致入微的任务。“狠强刚戾,何机微之能入?”
第二种人是“柔顺之人”。这种人“缓心宽断”,就是我们看到的那种温柔随和,心绪平静的人,这种人处理事情宽松大度,遇事很随便,随大流。这种人“以抗为刿”,认为进取的人锋芒太露,容易伤害别人,这样他们就更加柔顺了。这种人可以让他们去干有规可循的工作,不能轻易让他偿干需要魅力去决断,需要克服困难去创新的工作。“缓心寡断,何疑事之能权?”
第三种人是“雄悍之人”。这种人“气奋勇决”,豪气振奋,勇于开拓。他们自已干事强悍勇猛,同时又看不上那种胆小畏惧的人。这种人要给他们干开疆拓土的工作,不能让他们干约束性强,受限制多的工作。“奋悍毁跌,何约之能居?”
第四种人是“惧慎之人”。这种人“畏患多忌”,对什么理都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把别人的勇敢当伯是轻率不敬。这种人要给他们安全保守的工作,不能让他们干舍身取义,树立气节的工作。“畏患多忌,何节义之能立?”
第五种人是“凌楷之人”。这种人“秉意劲持“,坚持自已的思想的意识特别强烈,做事说话过于认真,一根筋。他们把随机应变当作虚伪诡诈。这种人可以给他做坚持正义的工作,不能让他们做顺应民心,争取群众的工作。“执意坚持,何人众之能附?”
第六种人是“辩博之人”。这种人“论理赡给”,能言善辩,见多识广,理论丰富。他们自已有时信口开河,无所约束,所谓言多必失。这种人可以让他们搞一些介绍性的阐述性的工作,不能让他们从事订立盟约条款性质的工作。“辩博泛滥,何质纺之能立?”这一点与我们现在生活中的用人法则所出入,现在搞商务谈判的人大约是要求能侃侃而谈的“辩博之人”。
第七种人是“弘普之人”。这种人“意爱周洽”。他们宽宏大量,交际广泛,但是容易交往混乱,甚至在人际并系方面混浊不清。这种人可以给出他们安抚群众的工作,但不能让他们干严肃的事情。“周洽混杂,何风俗之能厉?”
第八种是“狷介之人”。这种人“砭清激浊”。他们洁身自好,独特清高,不论世事清浊,都在指正抨击。这大约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愤青”。这种人可以给出他们坚持礼仪,遵守道义的任务,不可轻易安排让他们从事协调变通的工作。“道狭津隘,何通途之能涉?”这一点大约能说明为什么“不平则鸣”的古代名士和现代“愤青”们怎么总是容易英雄失路,命运多蹇;也能说明,喜欢“激浊扬清”如我者怎么到现在也没有大的作为。原来我们是“狷介之人”啦!呵呵!
第九种是“休动之人”。这种人“志墓超越”。他们志向高远,总想干大事,他们把别人的安静视为无所作为,希望天下人都如他一样风风火火。这种人可以给他们搞冲锋在前开拓领先的工作,不能让他们干幕后操作,完善后事的工作。“志在超越,何谦后之能持?”
第十种人是“沉静之人”。这种人“道思反复”。他们什么事都反复推敲,三思而后行。因为过于谨慎,而反庆迟钝,思维缓慢。这种人最好让他们干需要沉思熟虑的工作,不能让他们干快速敏捷的工作。“思虑回复,何机速之能及?”
第十一种是“朴露之人”。这种人“中疑实蹈”,也就是质朴老实,心胸坦荡。这种人因为过于爽直,心里藏不住话儿,什么事都实话实说。这种人可以给他建军立信义的任务,不能给出他负责保守机密的工作。“实蹈野直,何轻重之能量?”
第十二种是“韬谲之人”。这种人“原度取容”,也就是善于揣度别人并投其所好,取悦于人。这种人要让他们干赞颂善德善行的任务,不能让他们干矫正违规,杜绝邪恶的工作。“韬谲离正,何违邪之能矫?”
当然,这十二种人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同样一个人,可能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现实生活中,每一种人不可能都按照自已的爱好干自已的工作,不然的话,为什么说找到自已适合的工作是一件大难事呢?但是,我们可能通过这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特征,我们可能对照自已,分析自已,明白自已的所短和所长,从而在工作中克服不足,发扬优点,这也是我们学习这部古典著作的目的这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