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在封杀汤唯,是不是在帮汤唯?

(2008-03-12 21:00:55)
标签:

杂谈

                现在封杀汤唯,是不是在帮汤唯?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色戒》已经退出了公众的视野。人们的眼光已经被新的娱乐热点(比台“艳照门”)所引诱,在这样一个时候,突然要封杀汤唯,是不是晚了点?更或是在制造《色戒》的新一波的影响?
 
  汤唯被封杀了。
  一开始,这只是一个传言。因为汤唯代言的某化妆品广告,在播出几天后被电视台撤下,此事经读者发现后爆料给报社,记者致电京沪几家电视台求证,得到了证实,“禁止对汤唯进行任何形式的宣传,包括播出她代言的广告”,但同时工作人员也称,“是在开会时从领导口中听到了这一禁令的传达,并没有亲自见过该要求的文本。”又过了两天,广电总局副局张海涛在两会上对记者说,“这是对事不对人。”这等于间接确认了这一信息。
  众所周知,汤唯的走红是因为她在《色戒》中的大胆表演。李安的国际影响力再加上张爱玲小说的旧上海气质,还有女间谍与汉奸之间的爱情故事,再加上她与梁朝伟大胆激情的床戏,这部片子一时间红遍全球。汤唯本人也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演员一下子成为国际巨星,其出名速度之快,中国电影史上恐怕再难找第二人。与此同时,因为各种电影元素的高超搭配和使用,使《色戒》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解读的路径,这种艺术本身的成功也客观上增强了电影的影响力,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的影响力。也正因为这样,《色戒》中的“色”具有了某种合理性的因素,甚至是艺术表现中的必须。大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色戒》在删除了一部分过于暴露的情节后还是获准在内地上影。
  如果完全从艺术的角度看,《色戒》无疑是成功的;从商业的角度看,也是成功的。但是如果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美化汉奸的问题,比如床戏过多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导向问题。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要向全社会传达一种价值观的。《色戒》要向社会传达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这一点上其实是很令人费解的。这也是大家对这部影片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仅仅用“艺术作品可以从多方面解读”来搪塞,显然是不够的。但同样令人费解的是,这部电影在审查时为什么又过关了?结合现在封杀汤唯来看,是不是有关方面在受批评后幡然醒悟?如果真的这样,怎么没听说禁映《色戒》呢?
  所以,我私下猜测,电影局封杀汤唯是不是与她不太“常规”的出名方式有关?她靠的是“裸”,一裸成名后,又用这一名气来从事商业(赚钱)活动,这样一种逻辑关系其实是在向整个社会宣示:只要不择手段出名,就会有财源滚滚!也就是说电影封杀汤唯而不封《色戒》其实是在向社会大众表明:汤唯这种方式出名,不会有“额外”的收获!这也是打消一些演艺界人员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取名利的企图。在这一点上,我是认同电影局的做法的。
  但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色戒》的放映已经快一年时间了,汤唯的影响已经不再像一开始那样炙手可热了,应该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色戒》已经退出了公众的视野。人们的眼光已经被新的娱乐热点(比台“艳照门”)所引诱,在这样一个时候,突然要封杀汤唯,是不是晚了点?更或是在制造《色戒》的新一波的影响?众所周知,娱乐人物的市场影响力必须要靠一个又一个话题来维持,一些长期没有“话题”的明星从引消失在公众的视野,成为“过气明星”,正因为这样,很多娱乐界人物想方设法来制造话题,增加自已的“市场温度”。汤唯在这个时候被封杀成为新闻,也许会给她经济上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是我们能永久地封杀她吗?只要不能,那么她被解禁的时候就会成为更大的新闻,或者她出国发展会更有市场号召力。这样的话,其实,我们是在帮汤唯炒作,在进一步提高她作为明星的市场人气和号召力。这些电影局考虑到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