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谈天说地文化 |
在我看来,文化人的责任和使命已经不在,别说当灵魂的工程师,哪怕只是当一个检修工恐怕也不合格。灵魂工程师当怀着培养人塑造人的使命,当给当代社会中迷失方向和自我的人以精神和心灵的超度,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重回家园;我们现在的文化人在干什么呢?他们中像周国平那样以创作来关怀社会的很少,以思想家的姿态指斥发牢骚的众多。问题都是别人的,错误都是别人的,自已仿佛一个无所不知的超人,站在高高的圣坛上发号施令。他们对现实,对历史,对一个人,对一件事,对一个掌故,都以批评的姿态,以局外人站着说话腰不疼的语气,怎么新鲜怎么说,怎么刺激怎么说,怎么能获得人叫好怎么说。这种牢骚,不用流汗,更不用流血,大不了多看几本书,多抄几本笔记,在忙碌的劳动人民面前掉掉书袋,以显示自已的与众不同,高深莫测。
如果这些牢骚自已“独享”也就罢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杂志众多,用稿量大,牢骚成为一种娱乐的文字形态,颇受这些杂志的欢迎。这种牢骚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平和心态,还能扬名立万,难怪我们的一些文化人乐此不彼。那个叫《某某选刊》的杂志,就完全是个牢骚场。会发牢骚的人,爱投稿的人,爱复述历史的人,是那里最受欢迎的客人。不仅如此,它还每年要搞一次“发牢骚”大赛,编辑出版,销售全国。而我们的“牢骚”手呢,发几句被人当商品的牢骚,便觉飘飘然,便以“杂文家”自居,以为自已就是时代的骄子,思想的先锋了。这时,我们的文化人和出版物形成了合谋,他们共同打造出一道“文化风景”,共同烹制一场“牢骚盛宴”。看得到这个现实,面对这样越来越娱乐化的杂志,我无能为力,除了选择拒绝和离开,不知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