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自已的博客,空闲的时候便多了一个去处。或抒发生活感受,或整理修改旧作,或搞点精彩文章剪贴,或看看朋友同学留言。博客成了我思想的后花园,成了我精神的自留地,成了我与自已交流对话的工具。现实生活中,那无时不在、来自生活各处的冲击和挤压仿佛遇到减压器,和缓了许多,那种无处释放的焦虑和浮躁也安顿了许多。
一天,一位朋友闲得无聊,在网上搜索我的名字,发现了我的博客,我这些写真情,道实感的博文,让他觉得新鲜,因为大家在一起喝酒聊天时说的都是张家长李家短,一点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远不及这静下心来写的文字实在。用他的话说,我的博客是朝他打开的一扇窗户,所以他每天都要上来看看,时不时还发表点短信评论和网络留言。只要有一两天没有“新产品”,他就要打电话给我,问是怎么回事,他把阅读我的博客当作他每天必做的功课。
说实话,我感到很骄傲,与人分享自已的思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过了两个多星期,他突然又打来电话,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的博客写得好,但好像观者寥寥,你的阅读器上的数字,有很多是我做的贡献,作为读者我都觉得有些孤独。
我当时感到很突然,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看博客又不是看热闹,要那么多人观看干什么?我的思想让你独享还不好?
话虽这样说,但朋友的话像一根针一不小心刺在涨满的气球上,“砰”的一声发生爆炸。显然,他是在婉转地提醒我要想办法扩大点击量。他的建议我觉得没有必要,但却引起了我的思索:我们这辛辛苦苦的网络写作,点击有限,无人喝采,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啊!
为名吗?不是。网络上的要博虚名,不搞噱头,不傍明星,不傍名著,靠一点个人感叹,大概是无济于事的。有几篇博文,被新浪文化博客发表,但因为淹没太深,并没有赚多少点击率。
为利吗?不是。我的写作或是凌晨起床,或是午夜梦回,或是中午休息,或是黄昏雨后,时间花了很多,汗水流了很多,事情耽误了很多,但没有一个字卖过一分钱。没有一篇文章赚过一点虚名。
为交流吗?不是。工作中,写过一些文章,长篇大论,旁征博引,发表在国家级刊物,评职称算得上重量级成果,也引得一些人称我是专家学者。那些文章为工作,为交流,目的明显,写作起来当然布局谋篇,观点求新颖,文字求精美,结构求清晰,章法求严谨。博文呢?随随便便,长长短短,拉拉扯扯,文字上错漏百出,结构上颠三倒四,布局上头重脚轻,思想上肤浅凌乱。无须化装,无需修饰,一是一,二是二,原生态的我就是这个水平。
为情感吗?不是。曾经写过一些散文,写过一些小说,编造的故事,夸张的情感,那是青春年少,那是情节需要。年龄大了,发现越是自然有东西越难得,越是平实的文章越难写。呼天抢地,可以掩饰杂音,万籁俱寂,才蕴育真正的博大。文章的从容就是心灵的从容,需要成熟的心智与知人论世的洞见。大学生的书生气,往往才高呼要“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真正的高手,山不言自高,海不言自大。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总有一些情感,找不到寄托;总有一些想法,找不到知音。我的博客,为的就是自由不羁的表达快感,为的就是抒发内心不平的声音,为的就是缓解人到中年的孤独与凄清。勿需热闹,勿需讳饰,以一颗安静的心面对自已,这就是博客写作的意义,这也是个人博客的真谛。
也正因为这样,我给朋友回短信说,欢迎你幸运成为我心灵的观众,但请不要带来社会的躁杂,我的这方天空,最需要的是安静!
前一篇:我们的血汗钱贬值了吗?
后一篇:牢骚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