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渡——金陵秦淮河的古渡口

标签:
桃叶渡六朝东晋王献之金陵秦淮河旅游 |
分类: 旅游摄影 |
桃叶渡,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48景之列,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河的合流处,为“十里秦淮”的一个古渡口,曾是六朝时期金陵一处著名的送别点。
据史料记载:“沿秦准河上溯不到200米就是《古桃叶渡》。临河有一石牌坊,横书“古桃叶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面两侧楹联为:“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背面为:“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古时的秦准河上是没有桥的,只有渡口。渡口处水深流急,稍遇风浪,翻船事故时有发生。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个美丽的叫“桃叶”的爱妾。她往来于秦准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总是踏歌亲自相送相传,古渡口由此而得名,“桃叶临渡”也成了千古风流佳话。从六朝到明清,位于夫子庙东面的桃叶渡,均是一派繁华景象,河舫竞立,灯船萧鼓。到了现在,古桃叶渡遗址还在,但已经淹没在一片现代繁华之中,很难找回“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的意境了。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由于其书艺超群,历来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或尊称为“小圣”,旧居乌衣巷。唐代刘禹锡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中的乌衣巷就在夫子庙秦准河畔,而当时进出于乌衣巷的皆为王谢(指王羲之、谢安两大家族)两家的华衣子弟,历史上人称“乌衣郎”
桃叶歌三首(王献之)
其 一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作者以自己的口吻表达对桃叶的追求与爱慕)
其 二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
其 三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作者以桃叶的口吻表达对诗人爱慕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