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台、凤游寺——寻根溯源

(2009-06-26 12:27:07)
标签:

凤凰台

凤游寺

瓦官阁

升元阁

李白

南京

瓦官寺

旅游

分类: 旅游摄影

凤凰台、凤游寺——寻根溯源

 

金陵凤凰台,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凤游寺与凤凰台毗邻,因年代久远,凤凰台、凤游寺的遗址已荡然无存。目前南京城西南部还有“凤台路”、“来凤街”、“凤游寺”等几处地名。本文根据有限的一些史料,寻根溯源,给各位博友大致介绍凤凰台、凤游寺的历史原貌。

 

凤游寺位于南京城区西南隅花露岗,其前身就是六朝著名寺庙“瓦官寺”。这一带即古代的小长干地区,地名三井岗,古名永昌里。东吴时期,吴国的重臣张昭、陆机等人的住宅,皆环绕其侧。

东晋元帝时,丞相王导在该处置陶官,主管陶器作坊。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诏移陶官于淮水之北,遂以南岸陶地赐给僧人慧力建寺,即历史上著名的“瓦官寺”。寺内藏有东晋著名雕塑家戴逵、戴颞父子所塑的五尊铜佛像、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所贡白玉佛像及顾恺之所画《维摩诘图》,合称“三绝”,均为稀世的珍贵艺术品。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凤凰山又名凤凰台。

 

梁武帝时在凤台山上建瓦官阁,高三百四十尺,大江前环,平畴远映,平旦时影落江水,日暮时则返照人郭。唐人有诗赞之云:“云散便凝千里望,日斜常占半城阴”,极言此阁之雄伟壮观。诗仙李白的《横江词》中,更有“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之名句。李白的《凤凰台》诗,更是脍炙人口。成为传颂千古的绝唱:

 

凤凰台上风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杨吴时改瓦官寺为吴兴寺;南唐又改称升元寺,阁名亦随之改称升元阁。北宋开宝年间,潘美率宋兵攻城,建康士大夫及豪民富商之家妇女数千人均避难于升元阁上,乱兵纵火焚烧,数千生灵及千年古迹遂付劫灰,寺庙建筑亦毁损殆尽。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复建为崇胜戒坛院,筑卢舍那佛阁,高达七丈,民间犹呼之为升元阁。

 

元代回民诗人萨都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初秋来南京做官后,广结名流学者,畅游名胜古迹,同登石头城,泛舟青溪。他在游览城南凤凰台时,即兴赋诗一首:

 

 六朝歌舞豪华毕,商女犹能唱后庭。
    千古江山围故国。几番风雨入空城。
    凤凰飞去梧桐老,燕子归来杨柳青。
    白面书生空吊古,日陪骢马绿衣行。

 

明代初年,该寺基址半为骁骑仓,半入魏国公徐达的花园。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僧人圆梓募捐赎地,新建寺庙。因寺内有桂树数株,古干交错,因名丛桂寺。后因佛殿之畔有凤凰台,取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诗意,又更名为凤游寺。寺现已毁,仅存石烛檠二只,上锈花卉及“双狮戏球”图案,另有南唐旧碑“升元阁石刻图”,均由文博部门妥为收藏。

 

不知政府及相关部门是否有意重筑凤凰台、复建瓦官阁,给南京增加一道历史人文景观,无论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或是发展旅游观光事业,都有莫大的好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