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维度:中国档案学的解构与展望》序

(2012-10-08 10:41:51)
标签:

杂谈

在管理学发展的百余年的历史中,出现了灿若星辰的学科,形成以“丛林”著称的学派(孔茨,1961)。蔚为壮观的管理学丛林既像海市蜃楼那样虚无缥缈,又让一些后来者望而生畏。特别是人们在官方的文件中发现一门称作档案的学科也被归入管理学之后,大家甚至开始对其科学性产生了怀疑:究竟什么是管理学?档案学为什么可以算作管理学呢?要想解释这些问题,只有从管理学的历史和形态中去找答案。

通过阅读已有的文献,人们不难发现管理学基本上是按照两条路径发展的。一条是管理组织的研究;另一条是管理方法的研究。这就说明管理学实际上是以研究组织为基础,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来实现和提高组织效能的科学。自从人类发展成为群居动物之后,他们的“组织形态”和“活动方法”必然成为其生存的必修“课程”。可能就是因为管理学的这种“普世价值”,使得目前地球上直接靠管理学吃饭的人少说也有数以千万计。然而,实事求是地讲,在管理学领域属于中国人“原创”的东西并不多:择其原因恐怕至少包括过于相信洋人和忽视自己两个方面。因此,在管理及其学科中找到我们的立足空间就显得十分重要。

大约十余年前,我提出了有关“管理维度”的构想。其基本思路是,如果将一个“管理现象”看做空间中的一个点,那么它必然同三个“维度”相关(参见本书图1.1):其中,X轴是实现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如现场、会议和文件等等,它是管理功能实现的基本手段。Y轴是管理活动的内容,也就是管理实施的要素,主要是由计划、组织、协调、沟通、控制等具体管理职能所组成,它是管理功能实现的基本状态。Z轴是实现管理的物质基础,它是管理功能实现的保障条件。无论是人财物还是机器设备原材料,都不过是“管理资源”——作用于管理内容并使起产生结果的东西。

这就是管理活动的三维空间,也可以称为“管理维度”。毋庸置疑,任何一项“管理”必须存在于这个三维空间之中——即有内容、耗资源和用方式。比如计划工作,是在占用一定技术资源条件下,采用会议的方式进行的等等。因此,不可能有独立于“管理维度”之外的管理现象存在。

行文至此,管理学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而档案学究竟与管理学存在什么关系则必须通过同样的推演方法完成:即(中国)档案学在“管理维度”中的解构——这就是王广宇博士的新贡献!正如他自己所言:“本选题基于管理维度的视角考察和认识中国档案学研究,凸显档案学研究在管理中的作用与功能,一方面能引发对档案学研究和档案管理活动的重新认识和把握,从本源上促进实现包括档案信息在内的社会和机构管理资源的最优配置,为解决当前诸多社会管理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档案学乃至管理学的研究视角,丰富其研究内容,为具有中国特色档案学和管理学研究探索一个原创性的突破口,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学术价值,同时也不乏现实指导意义”。

需要说明是,包括档案学在内的管理学科,不应当被仅仅视为一种规则的研究——任何规则都是权力博弈的结果。正像档案学所关注“来源原则”的指向一样,管理学的“展望”可能在于一种权力与规则的平衡。当然,管理学的未来希望一定是寄托在王广宇博士等新一代学者身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