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畅想
(2011-01-20 10:34:07)
标签:
畅想gb2312楷体二十四节气人类杂谈 |
分类: 人性 |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过去民间谚语中有“大寒小寒杀猪过年”一说,意思是过了这个节气年也就要到了。岁末年初,人们在回忆和盘点过去一年收获的时候,难免会对新的一年有所期待。比如,畅想着有个好年景,多收些粮食;畅想着多攒几篇文章,和专家评委们混个脸熟;畅想着……如此等等。应该说像这些“新年畅想”是人类的一种常态,甚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动力。如果套用一句曾经流行的广告词,那就是“人类没有畅想,世界将会怎样?”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人类没有畅想,世界则应该怎样还是怎样,更不会妨碍地球和宇宙的正常运行。相反,那些在人类看来没有什么“新年畅想”的动物,却和人类一样“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有时候人类绞尽脑汁的结果,甚至还没有顺其自然看上去更有“创意”。这可能就是被称为人类的这个物种最大的悲剧:长于思考,但却不得不面对无法解释和改变的现实。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并不是想大过年的专门用上面的话扫大家的兴,而是希望表达一种警惕失望的情怀,不要太把自己的“新年畅想”当回事。另外还想进一步表明的意思是,大家该“新年畅想”的还是要好好畅想,不要因为自己的“新年畅想”不可能实现而过于功利的不去畅想,反倒让我们人类唯一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机能逐渐退化,枉负了上苍和祖先的期望。
话说到这,问题好像已经简单了:既然作为人类的大家在预知了各种结果之后依然需要畅想,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让畅想表达得更加科学和实际一些,或者实现的风险降低一些。从严格意义上讲,降低畅想的风险应该是一个地道的管理学问题。在很早很早以前,亨利•法约尔(Henry
按照我的理解,“让畅想表达得更加科学和实际一些,或者实现的风险降低一些”,首先必须让计划中的“畅想”有形和可以度量,即不能虚无缥缈;其次就是增加“畅想”的可操作性,即让任何观念性的东西都有一些能够与之相配套的方法、步骤,并且能够在时间、空间、费用等资源条件下进行严格掌控;最后则是一种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心态,即自己积极努力,过程科学完整,结果当然出现更好……
只有这样,大家的“新年畅想”才有可能不会成为“年终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