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系谱牒与族群认同》•序
(2010-09-14 10:47:10)
标签:
张全海古代中国谱牒gb2312楷体文化 |
分类: 出版 |
“我们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已经成为历代先贤争先恐后的命题,也是后世精英前仆后继的理由。在这个关系人类根本的想法中,哲学家看到了哲学,历史学家看到历史,王侯们看到了自己血脉,成功人士看到了自己的发家历程。非常可惜的是,他们看到的东西很可能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产生的幻想,因为在那些“盗梦空间”里到处都写着三个清楚的大字——不靠谱。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不靠谱”事情,就是因为有所谓“谱”或者“靠谱”的东西存在。就像美女可以从镜子中发现自己日渐憔悴、照妖镜可以使妖精现形一样,一些“靠谱”或者被成为“谱”的镜子也可以照出那些“不靠谱”的事情。在我的眼里,张全海博士就是千千万万磨制“照妖镜”的一员。张全海博士集十余年之功,全面考察了学界涉及谱牒(学)的问题,研究遍及谱牒发展史、谱牒学史、谱牒的体例、谱牒的版本目录、谱牒的价值、谱牒的个案与专题研究,其中包括少数民族谱牒、地区谱牒、名人家谱、各姓族谱、华侨谱牒等。
更为可贵的是,张全海博士与那些呆坐书斋的所谓“大师”不同,他不仅仅是一位谱牒的研究者,还是一位谱牒编修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他曾经于上世纪90年代参与了他们家族的家谱续修活动,包括执笔编辑谱稿、赴异地寻访宗亲等。在其后的三四年里,人们也许曾经看到一个“经常利用各种机会搜集地方有关姓氏谱牒的资料,采访周边姓氏,把一些口传资料记录下来,查看各姓家谱时把感兴趣的内容抄录下来,如有书籍报刊载有相关内容,或剪辑或抄记,总之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搜集可以看到听到的资料”的人,那个人就是张全海博士。为此,他曾经被渴望见到自己族谱的人奉若神明,也屡屡遭到一些不明事理之徒的白眼。但不论怎样,在那个通讯技术、照录技术欠发达的年代,从事田野调查和文献采集工作的难度不会亚于攀爬世界屋脊。
《世系谱牒与族群认同》就是张全海博士体力和智力结晶。限于出版专著的篇幅,文中只是选取了民族(满洲)、宗族(义门陈氏)和移民(古代中国向朝鲜半岛的移民)三个族群作为研究对象,来考察世系谱牒在族群认同过程中的角色问题。尽管如此,大家仍然可以从作者雄厚的文化底蕴、熟练的文字处理和规范的文献使用中领略到中国学术的希望。
作为《世系谱牒与族群认同》的第一读者,我最后想说的是,在一个丰满的事实面前任何的语言评价都会失去光彩,在一部重要的专著面前任何读者都能够汲取自己的有益成分。因此,还是请大家亲自去体会和尝试“开卷有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