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梦想
(2009-11-30 17:01:59)
标签:
环保垃圾抛弃物梦想盛宴杂谈 |
分类: 社会 |
最近关于“垃圾”的新闻的确不不少,其中的“亮点”无外乎“垃圾的分类”和“垃圾的焚烧”,读者和作者都从中享受着媒体带来的“盛宴”。
作为“垃圾的分类”,大多还没有被我国百姓所接受和习惯,马上实施恐怕从“实践上”而不是“理论上”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垃圾的分类”必须首先来自包括每个家庭在内的“垃圾制造者”的细心和仁慈——为自己的“抛弃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物质成本,这对于目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处于“快节奏”中的国人基本上是无法接受的;即便是在政府“恩威并重”的感召下,这些(理论上)被分类的“垃圾”能否平安地来到它们的“分类归宿”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未知数;就算是它们“平安”地来到它们的“分类归宿”,在处理它们的时候是否会到来“二次污染”——也就是说,产生“垃圾的焚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专家和政府都没有“敢于”给出确切的答案。
在大家享受媒体带来的“盛宴”和等待专家和政府的“承诺”的同时,我国的“垃圾问题”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一方面,自身产生的垃圾“围城”——可供填埋的地方实在不多了,“垃圾的焚烧”又受到了公众的质疑;另一方面,我国还在以不同的方式吸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洋垃圾”,仿佛进入了一个几乎无解的怪圈。于是,被“时势”造出的“英雄”纷纷登台亮相、建言献策,一时间“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弄得不好,难免又会出现“反认他乡为故乡”的状况,到头来落下“一地鸡毛”——大家还得收拾垃圾。
由于自己不是“垃圾处理”的专家,所以不敢妄言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决策和专家建言”的优劣。但是,如果从一个非专家和官员的角度,我倒是觉得有一些“小事”似乎也与上述问题有关。比如,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的这个季节里,大家最常见到的就是环卫工人在清扫和清除散落在绿地和树丛中的落叶。在我们乡下,这些“落叶”是完全可以“就地消化”、降解为肥料的。现在“城里人”把它们作为“垃圾”收走后,要么找地方填埋——破坏现有的耕地,要么找地方焚烧,释放出不明气体。
我有的时候在想,人们可能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折腾”中成就了一个“垃圾大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