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一日

(2009-10-08 10:26:14)
标签:

地球

自然现象

毁灭性

物种

丛林法则

杂谈

分类: 人性

在我的印象中叫做“最后一日”或者“末日”的题材已经不在少数,这至少可以说明人类对“最后一日”的严重关切。那么,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当口,以往的叙述者曾经表现过一些什么情怀呢?

“最后一日”可以表现为一种自然现象。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颗还在生长发育中的行星。在地球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非连续或者称为“跳跃”的现象,比如我们正在经历的这次最为漫长的非冰河期。这些非连续和“跳跃”的现象,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地球及其表面发生变化。包括地震、海啸等在内的这些被人类称为的自然现象都会给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物带来影响,对于其中一些生物而言,这些影响也许是毁灭性的。于是,在地球给这些生物带来毁灭性影响的那个时间点上,就会形成“最后一日”。

“最后一日”也可以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这个物种,征战和杀戮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大到国家的兴亡,小到百姓的涂炭,无一不是这种“征战和杀戮”的真实写照。尽管现在的世界格局已经不同于早期的原始社会,但是,人类本质上所遵循的“丛林法则”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也就是说,人类还没有进化成从语言到内心完全“相敬如宾”的物种,每到历史的关键深刻,强大的群体或者个体都会义无反顾去消灭相对弱小的同类。因此,许多“历史的关键深刻”就会成为一些社会群体或者个体的“最后一日”。

“最后一日”还可以表现为一种“退出”现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存活时间均为常数。多则百余年,少则几个时辰,反正都一样,到头来总会出现“物质转化”的那一天。所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其实,地球人都明白,自打你出生的那一刻即成事实,你的死亡也就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至于每一个个体是选择疾病还是老终,是喜欢自残还是希望安乐,都没有本质的差别——在你辞别或者“退出”世界的那一天,对于你自己来说,无疑是“最后一日”。

如果大家把“最后一日”的问题想开了,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快乐和幸福的人——无论自然还是社会,都会有“最后一日”如影随形——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虑自己没有必要考虑的问题,节约一些空间和时间去考虑一些能够使自己和他人都快乐的事情。这不,“十一”长假今天也是“最后一日”了,你打算怎么去“消费”它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发稿
后一篇:两条道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