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药可救
(2009-08-18 09:46:43)
标签:
市场因素学术腐败气候问题不可逆性 |
分类: 学术 |
人们总是有一种美好的期盼,或者是心存侥幸,认为凡是有一种疾病,就一定存在医治疾病的方法;凡是出现的问题,就一定存在解决问题的手段。其实,这种“认识”并不科学,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期盼”而已。因为至少在许多情况下,包括疾病在内的问题都呈现出不可逆性,即一旦发生,就不可扭转。
比如,在社会领域日趋“市场化”和学术领域日趋“行政化”的今天,“资源”就必然成为这个“市场”进行运作的唯一动力——如果存在核心或者稀缺资源的话,就必然导致其他市场因素向其倾斜,进而出现“寻租现象”。这种“寻租”的结果,就必然造成“其他市场因素”的“失灵”和“学术腐败”。因此,如果有人说,他可以为“学术腐败”开出“灵丹妙药”的话,我不能肯定他是骗子,但至少可以肯定他不诚实。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观点,任何项目管理师如果让别人相信他自己具有其实他并不具有的知识,他就是不道德的。而在我看来,“学术的行政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以逆性,也就是说几乎无药可救。
再比如,许多有识之士和科学家,都在为寻找拯救地球日趋恶劣环境的方法而奔走,各国政府也煞有介事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气候问题的所谓“方案”。但是,时间已经证明,这些“奔走”和“方案”充其量不过是一些“公关活动”,起到的只能是一些“装饰”作用——地球的环境依然在向着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据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已经过了最佳的“拯救”时间。也就是说,人们与其琢磨“危机公关”,倒不如好好想一想在恶劣环境中怎样生存更加实际——也许人类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得到“进化”,成为一种可以吸收废气、喝食农药并将其转化为营养成分的“新新物种”。
看来“生病”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要不要“治病”和怎样“治病”依然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