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学

(2009-02-15 10:51:51)
标签:

宗教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课

大脑发育

分类: 学术

前些天看到一位网友让大家为自己推荐哲学书籍,我非常羡慕,也有些吃惊。羡慕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传统”居然能够在年轻一代身上“潜移默化”地传承——因为我们这所学校据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作为立校之本的:无论是学校的课程体系还是那些“镇校之宝”的先生,都是那么的“哲学”。传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普遍地认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其中,主要指的是哲学。

吃惊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现在的学生居然还有人喜欢哲学——因为我在他们这个年龄是读不懂哲学的。我隐隐约约地觉得,哲学这个东西吸收起来是需要有一些阅历和大脑发育的:我的25岁之前无论如何是读不懂、准确地说是读不进去哲学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当时记不住“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以及“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和“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这些“应试”概念,而是说我记住和使用“它们”的过程都非常痛苦。当时我们田径队的一位女生是哲学系的,当她告诉我学习哲学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时,我丝毫也不怀疑她来自火星。更何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学生们都变得非常“实际”——即便是哲学系的学生,恐怕也有相当多的部分是关心他们哲学课的成绩而不是哲学本身吧。

羡慕也好,吃惊也罢,哲学还是那个哲学,而受众却在发生着变化——至少我们的网友已经不是我25岁之前的那种智商了。但是,我还是真心地希望大家真的能够从“学习”哲学中得到快乐——因为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我更愿意将其解读为“玩味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管理心得
后一篇:管理的境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