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实主义·阶级意识·当代指涉:《维拉·德雷克》2

(2006-01-19 15:08:45)
分类: 欧日电影

现实主义·阶级意识·当代指涉:《维拉·德雷克》2

 

通观全剧,可以发现迈克·李对“英国新浪潮”显而易见的继承关系。首先,这是一部呈现“生活片断”(slice-of-life)的现实剧。对比相似题材的影片,如夏布罗尔的《女人故事》(Story of Women ,1988)和特里尔的《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2000),李完全剔除了技巧化的情节剧方式,也没有极力地渲染女主角的悲惨境遇,整部影片朴实无华,视角非常客观。理·斯基科曾将主题归纳为“茶与怜悯的馈赠”[1],我想这是十分精确的。影片大部分都是内景,观众便随着维拉矮小的身影忙忙碌碌、走东串西,去帮助那些需要关怀和安慰的人。其次,《维拉》还延续了60年代以来英国“粗砾的现实主义”(gritty realism)传统。“新浪潮电影”中的主角,如阿尔波特·芬尼和理查·伯顿,都是“愤青”的代表,他们不满社会的现实,沾染着一股好勇斗狠的韧劲儿。这种气质到了迈克·李的《赤裸》中则变得更加黑色而令人绝望。而在本片中,维拉固然没有反抗社会的意识(她不像《女人故事》中胡贝尔那样纯粹为钱帮人堕胎),但她善良的心灵和朴质的品格与中产阶级(那些道貌岸然的医生)和唯利主义者(为维拉做中间人的莉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本片视为迈克·李对实利主义者和消费主义者的一次道德抨击。

不过,和“新浪潮”电影不同的是,迈克·李几乎从来不将现成的小说和戏剧搬上银幕(除了处女作《凄凉时刻》)。他解释道:“据我所知,没有一部新浪潮影片来自于原创剧本。除非有我没看到的,我想它们都改编自某部小说或戏剧,因此相应的做作夸张不可避免。”[2] 即便小说和戏剧中也有很多动人的电影化元素,但对于迈克·李而言,那些普通生活中所蕴含的韵味和诗意更令他着迷。不仅如此,他还十分冒险地坚持采用“即席创作”(improvisation)作为他唯一的拍摄方法。譬如1995年在伦敦梭霍区拍摄《秘密与谎言》时,“没有剧本,没有标题,没人知道这部片子说的什么,没有任何先入之见,(当然)也就没什么笑料”[3]。很长时间中,创作人员只知道这部影片叫“无标题95”。创作《维拉》时同样如此,除了主演斯汤顿,其他所有演员都不知道影片是关乎堕胎的。迈克·李和演员们共同创作,并一遍遍在舞台上推敲琢磨,经过六个月才正式拍摄。有趣的是,影片竟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于是,迈克·李开玩笑地声称,他得赶快整理剧本以便能够将其顺利地送到评委手中。可事实上,“被提名的剧本并不存在,整部电影就是剧本”。

    这样一来,影片无疑对演员的创作表演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因为对于一部展现人物生活片断的作品而言,如何能使得情节尽量自然、又不枯燥的发展下去,群众演员是无法胜任的。他们往往只能在影片的背景中出现,却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从。所以,迈克·李要挑选的是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创作型演员,而三次荣获“奥利弗”戏剧奖的艾美达·斯汤顿正是合适人选。或许观众不会注意到她曾在《理智与情感》(1995)、《第十二夜》(1996)、《莎翁情史》(1998)等众多电影中出演,不会留心到她曾为动画片《小鸡快跑》(2000)中的小母鸡邦蒂配音,但是维拉的形象却使人久久无法忘怀。作为迈克·李创作谱系中少有的单主角电影,维拉每一次动作的呈现和情绪的波动都被斯汤顿诠释地惟妙惟肖。影片开端,维拉的步态明显要比其实际年龄“年轻”,她是那样简单而富有频率地往来于邻里之间,给他们带去呵护和问候;而到结尾,即将面对铁窗生涯的她拖着无比沉重的步伐向着囚室移去,我们可以想象她的心情是多么的失望和伤痛!同样,在影片前半部分,维拉是一个快乐而天真的女性,她整天哼着小曲忙着手中的活计,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疲倦;而当不速之客在家宴那天“登门造访”时,维拉的情绪是在不断发生蜕变的:疑惑、紧张、醒悟、痛苦、抽搐、绝望……一点点的呈现在观众眼前,如此的震动人心。斯汤顿在采访时也声称,“这是我一生最辉煌的时刻”,“他(迈克·李)让我如此栖居于角色之中,因为这是我和他的共同创造”[4]


[1] 理查德·斯基科《茶与怜悯的馈赠》,《时代周刊》,纽约,20041025日,第89页。

[2] 同注释6,第360页。

[3] 迈克尔·科文尼《迈克·李的世界》,哈普·柯林斯出版社,伦敦,1996,第1页。

[4] 克劳迪娅·佩格《奥斯卡提名者斯汤顿享受人生黄金时刻》,《今日美国》,麦克林,20052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