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道德经》各章和结构解读的比较研究(19)
(2017-11-20 15:57:49)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料 |
关于第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王解:去掉圣贤大师高人,老百姓会得到百倍的实惠。去掉仁义道德,老百姓自然地孝亲爱子,回归人性。去掉能工巧匠,连偷盗者也不会出现。圣智、仁义、巧利这三个方面,作为文化是不够有效的。我们还需要其他的补充与精神归属。就是说要在意素净,坚持质朴,减少私心,控制欲望。
译英:If we could abolish knowledge and wisdom Then people would profit a hundredfold; If we could abolish duty and justice Then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would form; If we could abolish artifice and profit Then waste and theft would disappear. Yet such remedies treat only symptoms And so they are inadequate. People need personal remedies: Reveal your naked self and embrace your original nature; Bind your self-interest and control your ambition; Forget your habits and simplify your affairs. 如果我们取消知识和智慧,那么人民将百倍得利;如果我们取消责任和公正,那么和谐的关系就会形成;如果我们取消技巧和谋利,那么浪费和盗贼都会消失。这些治疗方法都是治标,所以是不足够的。人民需要个人的治疗:恢复你的赤子之身,拥抱你自己本初的天性;约束你的自利,控制你的雄心;忘记你的习惯,简化你的事务。
丘曰:王解认为这一章包含着这样一个意思:执政不要唱高调,一定要朴实本色,求真务实。英译指出知识智慧责任公正等的治疗方法都是治标,回复本性、约束自我才是治本,侧重于个人。我认为这一章与上一章是直接相关的,在上章表达了对那些社会政治伦理、价值观念是因为放弃了根本才需要才出现的看法后,本章指出统治者不要执着于这些价值观念,而要回归到纯朴的社会政治伦理关系。因为那些价值观念的作用是有限的,是不足以管治社会的,应该提倡朴素、回归本初、减少私心、控制欲望。这也是进一步解释圣人之治(见第三章)为何首先要控制统治者本身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