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道德经》各章和结构解读的比较研究(17)
(2017-11-20 15:57:24)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料 |
关于第十七章
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王解:最高明的统治者,下边只知道有他们就是了。差一点,人们还需要靠拢他们歌颂他们。再差一点,他们让人害怕畏惧。更差的是轻蔑和嘲笑他们。如果你做了不够诚信的事情,也就有人不相信你了。好的统治者是从容不迫的,说话也不多,言语珍贵。事情都办成了,老百姓说,那是我们自己干的呀。
译英:The best rulers are scarcely known by their subjects; The next best are loved and praised; The next are feared; The next despised: They have no faith in their people, And their people become unfaithful to them. When the best rulers achieve their purpose Their subjects claim the achievement as their own. 最好的统治者几乎不被他们的臣民知道;其次是被爱戴和颂扬;再次是被畏惧;再次是被蔑视:他们在他们的人民中没有诚信,而他们的人民对他们也不再忠实。当最好的统治者达成了他们的目标,他们的臣民宣称这是他们自己的成就。
丘曰:在文字上两种说法基本一样。但王解重点是说老子勾画了一幅理想主义的行政图画,分析其能不能实现。但这似乎是把它看作一个独立的命题了。我认为老子说所的道是统治者的道,在上一章说完统治者个人修养之后,这一章说上下关系,即掌握了道的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只需要知道其存在,不需要亲近热乎、不需要被畏惧,更不要被蔑视,最重要的是讲信用,从容不迫少讲说话。最高境界的统治是统治者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老百姓还认为是自己努力的成就。这就蕴含着统治者应该以百姓的目标为目标,依靠百姓的力量达到目标。这也是“为而弗恃,功成百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见第二章)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