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道德经》各章和结构解读的比较研究(8)
(2017-11-20 15:54:38)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料 |
关于第八章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王解:最好的品德是水的品德。水善于给万物好处却不争取自身的利益。它不拒绝待在别人不愿意待的地方,所以接近大道。它总是待在最适宜的地方,心胸深远阔大,交往亲切和善,说话诚信可靠,为政为得良好,做事做得成功,行动符合时宜。由于它不争夺什么,也就不会有什么过错或被埋怨。
译英:The best of man is like water, Which benefits all things, and does not contend with them, Which flows in places that others disdain, Where it is in harmony with the Way. So the sage: Lives within nature, Thinks within the deep, Gives within impartiality, Speaks within trust, Governs within order, Crafts within ability, Acts within opportunity. He does not contend, and none contend against him. 最好的人像水,水有益于所有事物而不与其争斗,在他人不屑的地方流动,在那里它与道协调一致。所以圣人生活在自然范围中,在深度范围中思想,在公平范围中给予,在信任范围中说话,在秩序范围中治理,在能力范围中制作,在机会范围中行动。他不争斗,也没有人对他进行争斗。
丘曰:王解认为本章讲道的另一个形象与品质(P047),是详解上善若水的含义,并指出老子虽然质疑价值标准,但仍然承认有价值标准。英译不使用美好词汇来形容各种行为的品质,而是用了within,即善是各种行为要在特定范围内,似乎更贴切一些。我的理解是:什么是最好的治理?它的特性应该像水一样,善于使万物得其利而不是去争利,它所处的位置是大家不愿意去的,因此接近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了。善就是位置适宜,胸怀宽阔,交往仁爱,说话算数,群体的事按既定秩序运行,做事尽能力,行动时间适宜。正是因为不与民争利,所以没有过错,不会招致埋怨、憎恶、愤恨、敌对。本章是用水的特性来进一步比喻说明治理之道的特性或要求,统治者无论在位置、心态、交往、说话、治理、做事、行动方面,都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讲究适度适宜,没有与民争利的诉求(如上章所说,“先民”和社会稳定才是他的“私”),所以没有人怀疑他的公平公正,招致各种负面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