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向荣: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把握教材内在联系——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6、7、8课为例

(2017-10-16 10:53:39)
标签:

教材内在联系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

分类: 博主教育教学及校本课程集

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把握教材内在联系

——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678课为例

作者:刘向荣(南京市宁海分校)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今年在全国推行使用的统编教材,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纵向地叙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其基本线索。在学习统编教材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在联系。试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678课为例简单阐述。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 6、第7、第8三课,主要讲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奴隶制渐趋瓦解和封建制逐步确立的时期,统编七年级教材展示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诸多变化。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于是私田和封建生产方式出现,社会经济发展,西周的各种制度开始动摇,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大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而且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诸侯国的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实行变法改革,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通过变法,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在此期间,社会制度的变革又促进和加剧了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综上所述,历史的发展是连续的,历史事件之间有相互的联系,此事物的结果,可能是彼事物的原因。为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注意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

20171016日上午草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