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印度为何入侵中国洞郎地区

标签:
转载 |
分类: 校本课程:中国疆域资料 |
原文地址:印度为何入侵中国洞郎地区作者:傅承敏
目前中印在洞朗地区对峙已近1个月,已经超过2013年中印双方在边界线东段僵持21天的“帐篷对峙”,成为1962年边界战争后最严重的一次事件,目前中印两国仍在持续增兵。
洞郎地区,印度称之为“多兰高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位于西藏的最南端亚东县的东南部。洞郎,位于中(国)、不(丹)、锡(金)三国交界处,距离印度东北部咽喉西里古里走廊边界仅有30公里左右,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此次施工完全位于我国主权领土范围内,印度却以保护不丹为由借机越界入侵。
中国、不丹边界长约6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是中国陆上边界尚未划定的两个国家之一,另一个就是印度。边界争议地区一共为6处,其中洞郎地区就是存在争议的六个区域之一:
鲁林争议区(绒林)
位于下亚东仁青冈乡东南。总面积340平方公里,牧场40个,森林资源较为丰富。1954年,不丹皇家陆军在恰尔塘建立军事据点,1960年又在哈热建立季节性哨所。
洞郎争议区
位于亚东县南端,约100平方公里,北部小湖泊较多,有大小草场30个,东南部森林资源丰富。该地历来为下亚东牧民的夏季草场。
查玛浦争议区
位于上亚东帮噶曲登以东,主要包括郎玛浦和查玛浦的上游部分,约60余平方公里,有草场30余个,历来为下亚东牧民的夏季草场,1959年以前,不丹牧民过界放牧,须向亚东头人交纳草税。50年代初期,不丹在森穷隆建立常年军事据点,1960年又在儿淌建立季节性哨所。
基伍争议区
位于查玛浦争议区以北,主要包括基伍曲和巴马弄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面积约为90平方公里,有大小牧场20余个,1889年,西藏地方政府将基伍租给不丹哈宗官方和中方牧民共同使用,1962年,不丹在夏布建立季节性哨所。
白玉争议区
位于洛扎县南部,主要包括巴桑弄和吉格弄两河流域,总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有牧场37个,著名的拉龙康和次久拉康两座寺庙在该争议区内。在西藏民主改革前,西藏地方政府根据嘉庆皇帝的昭示,将该地区划归蒙达拉龙寺管辖,白玉地区的群众均来自洛扎县。西藏和平解放后,不丹趁机进入该地区,相继建立了德马龙和塘沃哨所,直至1978年撤除,1983年8月,不丹又在次久拉康附近重新设立哨所。
墨拉萨丁争议区
位于达旺以南,扎西冈以东,打拢宗以西,面积3300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墨拉萨丁分别归达旺寺和打拢宗管辖,萨丁寺属于达旺宗,基堪布由达旺寺派任。17世纪以后,不丹人大量东迁,移居达旺等地,引起草场和民事纠纷。为此,西藏地方政府和不丹在1715年曾两次订立条约,言明墨拉萨丁主权归属,草场可以租给不丹移民使用,按规定交纳草税。20世纪初,英印政府制定麦克马洪线,并把势力范围扩展到达旺以北。1949年,印度与不丹签定《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将中国墨拉萨丁地区转让不丹,自此,墨拉萨丁地区一直处于不丹政府的完全控制之下。
从历史上看,洞朗一直是西藏亚东地区边民的传统牧场,中方对该地进行良好管辖。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不丹边民如要进入洞朗过牧,必须征得中方同意,也都向中方交纳了草税,西藏档案馆目前仍保留有部分草税收据。清朝驻藏大臣还曾在洞朗南端中不边界传统习惯线上设立过界标。1890年历史界约明确规定了吉姆马珍雪山是中印不三国交界点,洞朗地区在中印、中不边界的中方一侧。目前中方对洞朗地区有完全的管辖,中方边防部队和牧民每年均在此巡逻放牧,并修有众多生产生活设施。
中国和不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边界谈判,迄今已举行24轮。两国虽尚未正式划界,但双方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边界线走向存在基本共识。对于洞朗属于中国这一点,中不双方不存在分歧。
然而之所以中不目前仍未完成划界,主要原因就是印度的干涉。不丹虽然是一个主权国家,实际上不过是印度的傀儡。
不丹,喜马拉雅山麓的内陆小国,面积38394平方公里,人口仅有70多万。1772年,英国侵犯不丹。1865年11月,英国同不丹签订了《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约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1907年建立不丹王国,乌颜·旺楚克成为世袭国王。1910年1月,英国和不丹又签订了《普那卡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英国的“指导”,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不丹对印度几乎是完全的依赖,在经济上,印度控制着不丹的经济命脉。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援助国和债权国,不丹货币与印度卢比挂钩,不丹石油消费全部来自印度,不丹生产的近九成的水电都由印度控制,水电出口收入占不丹财政预算的30%。如果不丹不听印度的指导,颠覆不丹或者将不丹成为下一个锡金易如反掌。不丹这样一个小国,可以说没有军事力量,全部军费、大部分装备和给养由印度提供。不丹对印度的这种依赖是中国所不能及的。
印度一直梦想成为南亚的大国和印度洋上的霸主,统一整个印度半岛一直是印度领导人的梦想。英国帮助印度实现了统一,同时还吞并了很多小国。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在印度半岛的全部权益,当时在西藏也是有特权的。印度为了维持自己在南亚的霸主地位,不停地向周边国家发动战争。印巴战争中,印度取得了胜利,迫使东巴基斯坦独立,占领了3/5的克什米尔。印度吞并了锡金,完全控制了不丹,可以说印度是在印度半岛取得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印度在往北扩张的时候遭到了中国的迎头痛击,不过印度军事上虽然战败,却控制了中国的藏南至今。印度当时凭借着美苏的军事援助想在青藏高原上取得战略的优势,然最终的大印度梦想破灭,所以一直不甘心。印度国防部长称"已非1962年的印度"
,那我想说中国也不再是1962年的中国了。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彻底的收复藏南,收复锡金,饮马布拉马普特拉河。
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修建公路,印度却越界后来个恶人先告状。印度一直在中国的藏南大兴土木,我们却一直只是抗议,人家根本不屑一顾。目前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全长约3000多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根据最新的矢量测量法,争议面积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万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边境冲突也是在这两段打的。目前中国在青藏高原的影响力无法跟印度相比,不丹、孟加拉、尼泊尔谁都不敢得罪印度。中国目前的陆上边界除了印度和不丹外,已完成全部的勘定,然而海上争议却是困难重重。印度正是看到这一点,开始拉拢越南、日本等国联合抵制中国。中国的防御重点主要在东部,在青藏高原急需加强,岂能任由印度恣意妄为。
1962年,由于中国建国不久,不仅军备跟印度无法相比,在西藏的兵力投入和后勤补给远远跟不上。如今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因为种种受制而不敢大展手脚。我们不仅要在西段、东段,我们更要在终端掐断印度的“鸡脖子”,让其首尾不得兼顾。让布拉马普特拉河上的桥梁全部炸掉,让印度止步于河的南岸。印度由于亲美让俄罗斯所厌恶,一旦开火,印度估计很难轻易地获得俄罗斯的援助了。
前一篇:白钢:科学总结历史上的改革经验
后一篇:海外网:南海诸岛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