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外网:南海诸岛名字的由来

(2017-07-25 11:27:19)
标签:

南海诸岛名字

由来

分类: 校本课程:中国疆域资料
海外网:南海诸岛名字的由来

来源:海外网

http://nanhai.haiwainet.cn/n/2017/0717/c3542184-31023382.html

日前,印尼公布官方新地图时,将南海部分海域命名为“北纳土纳海”。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7月14日例行记者会上回应:“长期以来,南海包括其英文标准地名South ChinaSea作为一个国际通用的地理实体名称,其地理范围是明确的,且早已为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广泛认可和接纳。所谓更名毫无意义,而且不利于国际地名标准化的努力。希望有关国家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维护好当前南海形势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地名原本只是一个指称符号,具有任意性,但是地名往往留有命名者认知思维及其所属民族文化习惯的烙印,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可以说地名就是 “浓缩的历史,缩写的文化 ”。在南海,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在那很久很久以前,南海上来了一位美丽的天仙,从胸前摘下几串珍珠,撒在万顷碧波之间,一串是东沙,一串是西沙,一串是中沙,一串是南沙,兄弟姐妹,宝岛同根相连。”这些岛屿群按照其分布的大致地理位置,被分别命名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华民族习惯上统称之为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礁及海域的命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长河中几经变更,经历了由民间到官方、由随机到固定、由零散到规范的发展演变过程,但它们始终体现着中国人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南海诸岛礁究竟是如何命名的呢?

http://images.haiwainet.cn/20170717/1500279153949473.jpg

南海西沙群岛 图片来源:腾讯图片

以海南方言命名的岛礁: 中国渔民用生命写就的“南海天书”

  早在汉代,海南岛的潭门渔民就发现、命名并且开始了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自主开发。流传于海南民间的各种版本的《更路簿》( 又称《水路簿》、《沙更簿》等),是海南渔民在世代开发南海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航海路线图,记录了渔民在南海诸岛的作业路线以及渔民对西沙、南沙有关岛、礁、滩、洲的命名情况。海南话有的发音却比较独特,与普通话相去甚远,不解释很难看懂,因此才有“南海天书”之称。“峙”和“屿”在普通话发音和写法上都不同,但海南话的发音和意思却完全一致。在南海诸岛名称中“峙”很多,如“圆峙”( 甘泉岛) 、“铁峙”( 中业岛) 、“岛仔峙”( 南威岛) 等。“峙”、“线”、“铲”、“线排”和“郎( 榔) ”等称谓,这些海南话发音,经过历史沉淀,最终被汉语官话吸收,有许多成为中国政府发布的南海诸岛称谓的正式单位。至今,仅与南海诸岛 287 个标准地名相对应的当地渔民习用名称就有 30 个。海南渔民的命名有的还被译为外文,成为国际通用的称谓,如在《更路簿》中常见的“丑未”、“秤钩”,如今分别被称为“诸碧礁”Subi Reef、“景宏岛”Sin Cowe Island。这些都是海南渔民的发明和创造。

http://images.haiwainet.cn/20170717/1500279523438698.jpeg

海南省博物馆从琼海潭门征集到的“新”《更路簿》 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以形象思维命名的岛礁: 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形象思维方式

传统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见长,重视直觉体验,海南岛的中国渔民闯荡南海,映入他们眼帘的首先是南海诸岛礁的外在形态,而不是它的内在结构和组成元素,因此他们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大都冠以“大”、“小”、“仔”等形态词汇。如,西沙最大的环礁称为“大圈”,次大的称为“二圈”,再次的称为“三圈”等。“仔”,是广东和海南岛等地对“小”的特有的称谓,包含着人们对幼小事物的喜爱和关心。再如“千里”、“万里”都来自于海南渔民对于西沙和南沙的遥远而辽阔的空间感受,于是就有了“千里长沙”、“千里长堤”、“千里石塘”、“万里石塘”、“万里长沙”等等命名。意象思维在南海诸岛中的命名,最为形象的莫过于“大现礁”和“鬼喊礁”。大现礁,海南渔民称它为“劳牛劳”。此礁水流湍急,通过礁石时会发出“呼呼”的声音,但此环礁又没有缺口,表面海水似“流不流”,谐音即为“劳牛劳”了。鬼喊礁,则因为此处多礁滩,浪涛汹涌,浪啸声不绝,有如“鬼”喊,海南渔民便称其为“鬼喊线”了。此外,还有“九乳螺洲”。这是海南渔民对西沙群岛的最早称呼。远看西沙群岛,波涛汹涌,海浪在露出水面的 9 个岛礁间此起彼伏,犹如青螺浮现。再如半月礁,因为礁上石头形似海南渔民供奉的男海神,故被称为“海公”。

以中国传统文化命名的岛礁: 以儒家思想为内核多元一体的文化落款

仁、义、礼、智、信、忠、孝,这些儒家思想的核心符号都在南海诸岛的命名中得以体现。如礼乐滩、忠孝滩、仁爱礁、信义礁、泛爱暗沙、信义暗沙、仁爱暗沙、盟谊暗沙等等。南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十分恶劣,在此航行和捕捞经常会遭遇不测,为了生计不得不冒险耕耘南海的中国人,把他们对于合家团聚和平安归来的心理体现在岛礁的命名中。如,万安滩、涛静暗沙、普宁暗沙、安渡滩、南安礁、海宁礁、安塘岛、息波礁、安波沙洲等等。再如福禄寿礁、逍遥暗沙、广雅滩、玉琢礁、南乐暗沙、乐西暗沙、康乐礁、安乐礁、南康暗沙、欢乐暗沙等等。“福禄”、“逍遥”、“广雅”、“玉琢”、“南乐”、“乐西”、“康乐”、“安乐”、“南康”、“欢乐”等等,表明了他们企望幸福、安康、长寿的美好心愿。在南海诸岛的命名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岛礁都是不孤单的,而是成双成对的,不过它们往往是用“大”“小”来表达。如大光星和光星仔,大弄鼻和弄鼻仔,大铜铳和铜铳仔,大三脚峙和小三脚峙,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喜欢吉祥安逸、成双成对和期待逢凶化吉、好运降临的心理,是以和谐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

http://images.haiwainet.cn/20170717/1500278925345984.jpg

由中国广东海事局发布的仁爱礁航拍图。 图片来源:新华网

以重大历史事实命名的岛礁: 中国人发现和经略南海的文化印章

在南海诸岛中,有不少以中国历史编年的形式记录历史的命名。永乐群岛,纪念的是明成祖永乐年间,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重大历史事件; 宣德群岛,纪念的是明宣宗宣德年间,继续派遣郑和下西洋的重大历史事件。郑和七下西洋,不只宣传了中华文化,而且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各国的友好关系的发展。作为世界和平的使者,郑和下西洋的重大历史事件已经载入了世界史册。永乐和宣德的命名,记载的就是这段闪耀世界文明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还有不少命名取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屈原礁、孔明礁、东坡礁、鲁班礁、阳明礁,等等。还有不少南海岛礁的命名直接来自巡视南海官员的名字或籍贯。伏波礁,纪念的是西汉时期就登上海南岛的伏波将军。郑和群礁、景宏岛、费信岛、马欢岛、晋卿岛等命名,则是对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随行的官员王景宏、费信、马欢、施晋卿等人的纪念。

http://images.haiwainet.cn/20170717/1500278137389699.jpg

郑和下西洋航海图 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局官网

以现代主权意识命名的岛礁:中国政府海权意识萌生后对主权的维护

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名称多次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命名,如民主礁( 今称 黄岩岛) 、主权礁、华夏礁、宪法暗沙、一统暗沙、和平暗沙、本固暗沙等。“民主”、“主权”、“华夏”、“宪 法”、“一统”、“和平”、“本固”,这些概念既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对现代价值观念的认同,也坚定地表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还有一些南海岛礁用军政名词命名,如司令礁、舰长暗沙、勇士滩、西卫滩、保卫暗 沙、武勇暗沙等。“司令”、“舰长”、“勇士”、“西卫”、“保卫”、“武勇”,也都传达了以保卫南海的坚强意志。这些命名多出自 1947 年中国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之时。宪法暗沙、本固暗沙、民主礁等的命名即为行宪大事的纪念。 所谓“本固”,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在南海诸岛的名称中,还可以发现不少以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名命名的岛礁,如琼礁、琼台礁、潭门 礁、吉阳礁、漳溪礁、浔江暗沙、海口礁、普宁暗沙、海康暗沙、南海礁、海安礁等。

http://images.haiwainet.cn/20170717/1500278625630967.jpg

1948年2月,中国政府公布《南海诸岛位置图》 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局官网

这些岛礁的命名背后,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反映着中国人在开发和利用南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于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独到认识,也无可辩驳地证明着中国在南海的历史主权。

(整理/苑盈莹,资料来源:秦晓华《南海诸岛礁名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其意义》刊于南海学刊;江淮《南海诸岛地名趣谈》;丁立福《论南海岛名的“渔”味和“洋”味》;参考消息网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