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常见中国历史地理方位简解

(2015-10-12 14:56:03)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料

常见中国历史地理方位简解(一)

“史地不分家”,历史要学得好,必须要有明确的空间概念,在采取文科综合进行高考的形势下更是如此。但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很多学生就算是在相对他们来说较熟悉的中国地理方位上,却也常常是南辕北辙,而教材也往往没能对此给予充分的解释。本文就中学历史中所常见中国地理方位词语,进行了简单的解析,恳请同行指正。

一.中国、中华、中原、中州、九州。

“中国”,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因位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也叫“中夏”;后成为我国专称。

“中华”, 在古代时期,指黄河流域一带,是汉族最初起源地方。

“中原”,一指河南及其附近地区。二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大部分、河北、山东西部、山西的南部。但陆游的《示儿》一诗“王师北定中原日”中,“中原”仅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

“中州”,旧时指河南省一带。

“九州”,传说中我国上古行政区划。西汉以前,认为是大禹治水所分;东汉后有的认为是周制,有的认为是殷制。它常指中原一带,而相对应的词语“八荒”,指的离是中原极远的地区。《说苑.辩物》里就有“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的说法。

二.南国、南洋、西洋。

“南国”,即南方,我国南部地区,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南洋”:一是指在清末时指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清朝特设南洋通商大臣来管理对外贸易、交涉事务。二是泛指南洋诸岛。

“西洋”,明朝把今南海以西(约自东经110°起的海洋及沿海各地包括印度、阿拉伯半岛及非洲北部地区,统称为“西洋”,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地区,正是上述地区。

明末清初后,泛指大西洋两岸即欧、美各国。

三.沿海、内地。

狭义仅指临海的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广义上指京广铁路线以东(包括京广线以西的广西)为沿海地区,以西则为内地。

四.东部、西部、中部。

我国在制订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根据地理位置等特点将全国分成东部、西部、中部三个经济地带。具体上,“东部”包括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西部”,指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包括现在的重庆地区)、贵州、云南、西藏9个省、自治区。现在我国西部地区是指以下12个省、市、区:“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广西、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青海、西藏”,范围要比之前的要广一些。

“中部”,指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9省、自治区。

五.塞外、阳关。

“塞”指长城要塞,“塞外”又名塞北、朔北、漠南。指长城以北地区,包括今内蒙古中、西部一带地区。

“阳关”,西汉设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附近,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王维在《送王元二使安西》中的阳关,即指此。

六.华东、华南、华北、华中。

“华东”:我国东部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七省和上海市。

“华南”:我国南部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省。在自然地理上,指南岭以南及武夷山以东之地。

“华北”:我国北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北京、天津一带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指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一带之地。

“华中”: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在自然地理上,指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及武夷山西北、邛崃山以东长江中下游地区。

七.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东南”: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市。

“东北”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西南”: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西北”: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

八.关内、关外、关中、关东、关西。

“关内”:在古代一是指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地区。在明清时,通指山海关以西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

“关外”:等同于“关东”,指山海关以东西、嘉峪关以西一带地区,泛指东北各省。

“关中”:最早称呼来自于战国时期,一般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因它地处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萧关以南、武关以北,四关之中而得名。在战国时,它是秦国的发源地,后来又是秦朝的统治中心,因而又叫秦中;秦汉以后“关中”的称呼一直没变,现在它仍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关中海拔约500米,因为它面积大而号称800里秦川.“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九.江东、江南、江北、江左。

“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为西南、东北走向,古代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所在的江段,习惯上将自此以下的南岸地区为江东。习惯上也指原来孙权统治下的全部地区,即“东吴”。

“江南”:一是泛指长江以南。二是指长江下游以南地区,即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北部。

“江北”: 一是泛指长江以北。二是指长江下游以北地区,即江苏、安徽两省靠近长江北岸一带。

明清时期,有史书记载商帮势力的强大,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显然,这里,江南、江北就是泛指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山右指山西)

 

“江左”:按照现代地理学的规定,江东在长江的右岸,应该称为江右。但是恰恰相反,故历史上又称江东为江左。江左者,江的左岸也。为何叫江左?这与古人的地理概念有关。古人在地理上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的。例如山东省在太行山之东,故旧时别称山左;山西省在太行山之西,故旧时别称山右。很明显,这个左、右是以面向南方为标准的。处在芜湖至南京这个江段的位置面向南方,长江以东的地区在左手一边,故称江左。而江西省在江左之右,故别称江右。这与现代地理学的概念是“相左”的。因为这段长江的下游在东北方向,按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的规定,江东地区应该是在长江的右岸。一曰“左”,一曰“右”,说法看似矛盾,却是不同概念所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