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专家讲座之五:教师文化视野下的校本研修设计
(2015-05-26 11:34:47)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料 |
专家讲座之五:教师文化视野下的校本研修设计
开场白:来自于玄武区教育科研所,现任教科所副所长。玄武区的办学质量是南京最高的。对有效教学和校本教研有一点研究。
一次经历:入学考试与校长的对话。当时在学校担任副校长,组织第一次期中考试前,校长问考试准备的怎么样了。我说准备好了。他说难度不能太大,初一刚入学,难度大了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我只好组织相关人员重新命题、制卷,连夜印刷,保证第二天考试的顺利进行,结果学生反响很好。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开始研究学科试卷命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我们还重点研究了衔接问题。
一、校本研修的内涵理解。
1、从技术熟练取向到文化生态的取向;
2、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
3、从重在研究到重在应用;
4、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研修。这是发展的历程。
二、校本研修的目标确定。
1、关键:校本---校情的分析。关于学校发展定位的研讨---发展愿景。依据就是问题化做为主题。要不断调研学校发展愿景,制定每一个阶段发展目标。我们学校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稳定师资队伍。带着问题研讨,以解决问题为主题。
2、校本研修的话语权。全体员工都有话语权。共同倾听、沟通,从而凝聚人心,形成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团队。
1、关键:师本---以教师的需要和便利为本。专家理论引领--个体经验交流---同伴专业互助。组织形式、内容和参与对象要做好综合统筹。
2、做到三个结合:上级要求与研修相结合;常规管理与研修相结合;课题管理与研修相结合。这样可以减轻教师心理负担。
3、形式灵活多样,调动教师参与兴趣。
4、内容选择多元,以课堂问题为主。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是校本研修的永恒课题。新课改的教学观、课堂观、教师观,如何进行课堂观察:教学结构记录,教学活动转换记录,课堂提问记录,课堂反馈记录,结构性语言记录,学生语言记录,学生学习状态记录,移动路线记录,叙事性文字记录。
其它内容的特色研修活动设计:读书节(读书论坛、电子书,更多倡导读人文书)、课题研讨沙龙(微型课题和问题)、智慧论坛(交流与碰撞)等
5、参与对象多元,以分层分类推进为本。要关注教师群体的变化,找出制约师资队伍建设的因素,设计满足个层次各类别教师需要的多元化的校本研修活动规划。借助于名师或有权威的老师。要进行定量分析:年度教师流动率,学历构成,骨干教师变化,各学科教师比例,教师与职员比率等。还要做定性分析:教师地缘构成,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等。
四、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
1、关键:制度---落实为本。完善的制度。
修改制度由老师去修改,改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团队文化形成的过程。
领导部门--校长、书记、教学副校长
执行部门--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
研修主体--全体教师
2、领导部门强调责任意识和引领意识。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执行部门强调规范意识和服务意识。要有规划方案(目标确立、流程安排、细节落实),有过程材料(静态文字、直观图片、动态录像),有小结反思。服务要做到“三个主动”:主动询问需要,主动提供服务(物质的准备,设施,条件),主动给予激励。
4、参与教师强调开放意识和反思意识。研修的核心价值:是也?非也?碰撞也!碰撞产生智慧。开放的心灵是人格健全的标志之一。要能自由表达,要宽容错误,要求同存异,要汲取他人的智慧充实自己。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美国人1989年就提出了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