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2)

(2015-05-19 16:25:26)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料

二、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即发展性教学)。学生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宗旨、目的和归宿,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最高标准,因此,发展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是有效教学的一大理论基础

教学怎样促进学生的发展?什么样的教学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育史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是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和教育学家赞科夫。

维果茨基(1896-l934)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各自以这样或那样的观点探讨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维果茨基概括了当时一些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原理以及在教育界广泛流传的观念,指出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方面有三种观点。他写道:“第一种,也是至今在我们这里最为流行的观点……是把教学与发展看做两种互不依赖的过程……教学……似乎是架设在成熟上面的……教学被理解为纯粹从外部利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可能性”。持第二种观点的作者们“把教学与发展混为一谈,把两种过程等同起来”(詹姆斯、桑代克)。第三种理论(考夫卡等人)把上述两种观点结合起来,但是又以某种全新的东西补充它们,“……教学不仅可以跟在发展的后面走,不仅可以和发展齐步并进,而且可以走在发展的前面,推动发展前进,并在它里面引起新的构成物。”[8]维果茨基在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通常儿童具有两种水平的发展,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儿童现在就能够独立完成教师或成人所提出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即指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并正在进行的发展水平,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但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经过一番努力,就能够解决某些智力任务。

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与其说是依靠已经成熟了的机能,不如说是依靠那些正在成熟中的机能,才能推动发展前进。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最近发展区则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维果茨基这样总结了他的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思想: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由此可见,维果茨基已经非常接近于对教学与发展的问题作出这样的教育学解释,这种解释的关键问题就是:在什么样的教学论体系下才能在学生的发展上达到理想的效果?[8]

赞科夫(19011977)则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指导,在教育史上首次对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实验研究,创建了“教学与发展”的教学论理论体系(发展性教学理论体系),在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赞赏。

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其宗旨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8]赞科夫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努力探求新的教学途径或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9]赞科夫所谓的“一般发展”有其特定的含义,也是理解发展性教学体系的关键。关于“一般发展”的含义和内容,赞科夫作了如下几点解释。

第一,“一般发展……指的是个性的所有方面(包括道德感、观察力、思维、记忆、言语、意志)的进步。一般发展包括整个个性。”[10]“我们所理解的一般发展,是指儿童个性的发展,他的所有方面的发展。因此,一般发展也和全面发展一样,是和单方面的、片面的发展相对立的。”[11]

第二,“一般发展”不同于“特殊发展”(即某门学科或某组学科上的发展,如数学才能、语言学才能的发展。)“一般发展是特殊发展的牢固基础并在特殊发展中表现出来,而特殊发展又在促进一般发展”。[12]“一般发展不同于特殊发展,它指的是学生个性所有方面(包括道德感、观察力、思维、记忆、言语、意志)的进步。”[10]“一般发展,就是不仅是指智力发展,而且还指发展学生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9]

第三,“一般发展”,本应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但是,“我们所研究的教学与发展问题是有一定局限的:我们研究的是教学与儿童心理一般发展的关系。”[8]这表明,赞科夫认为“一般发展”还应该包括身体发展。

第四,“一般发展”同众所周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谈到一般发展的时候,人们所指的是人的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当谈到全面发展的时候,首先而且主要是指该问题的社会方面或者广泛的社会和教育方面。”[l1]

第五,“一般发展”不是“唯智主义”的,即它不仅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9]

由此可见,赞科夫实验性教学体系中的所谓“一般发展”,既不同于智力发展,也有别于特殊发展,又不同于全面发展。“一般发展” 指的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完整的人的深刻全面发展,是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总之,“一般发展”这个范畴的提出及其内涵和外延的明确化,并切实在一般发展上下功夫,这是赞科夫对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独特贡献。

新课程继承和吸收了传统发展性教学思想内涵,同时提出了独特的发展观。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13]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昧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涵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静态、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态、流动、个性)

根据上述,笔者认为,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第一,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区的关系。学生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就是要求教学要不断地创造、生成最近发展区,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从而促进两种发展水平的良性循环。第二,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每门学科的教学都应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学的发展性规律和教育性规律,在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特别是智慧发展和品德发展上下功夫。同时每门学科的教学都要反映学科的特色,挖掘和体现学科特有的内涵,完成本学科教学的独特任务。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都要立足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实现三维目标中求得统一。第三,共同发展与差异发展的关系。共同发展是共性的要求,指的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础和达到的水准,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差异发展是个性的体现,指的是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多样化的发展。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发展潜力、速度和水平方面的差异;二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方面的差异。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是教学的核心任务。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