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青铜器释名(之三)

(2015-04-30 09:34:01)
标签:

转载

分类: 历史及史学研究资料

[转载]中国青铜器释名(之三)

中国青铜器释名(之三)

 

酒   

 


[转载]中国青铜器释名(之三)
   《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可见壶是古人盛酒用的,但也用于盛水。

    壶在商代已有,春秋战国尤其盛行。商代的壶多扁圆,贯耳(耳象筒子),圈足。周代的壶圆形,长颈,大腹,有盖,兽耳衔环。春秋的壶扁圆,长颈,肩上有二伏兽,有盖,盖上常作莲瓣装饰;也见到方壶。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春秋大壶,圈足下有伏兽,盖上装饰莲瓣,中立一鹤。战国的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圆形壶到汉代称为锺,方形壶则称为钫了。

 

卣(you 音有)

[转载]中国青铜器释名(之三)    古代盛酒器。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ju chang 音巨唱)一卣”的话,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量很多。器形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作鸱鸮(chi xiao 音吃消,猫头鹰一类的鸟)形,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卣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一般说,商代多椭圆形的或方形的卣,西周多圆形的卣。

 

彝(yi 音宜) 

[转载]中国青铜器释名(之三)    古代盛酒器。方彝这个名称是后人定的,未见于古书记载和铜器铭文。高方身,带盖,盖上有钮,盖和钮形似屋顶,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直的,有曲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上出。主要盛行于商至西周,春秋前期有个别留存。

 

觥(gong 音公)

[转载]中国青铜器释名(之三)    古代盛酒或饮酒器。《诗经》屡见其名,如《卷耳》:“我姑酌彼兕觥。”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有盖,盖作成带角的兽头形,或作成长鼻上卷的象头形。有的觥附有酌酒用的勺。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

  

罍(lei 音垒)

[转载]中国青铜器释名(之三)    古代盛酒或盛水器。《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罍。”《仪礼·少牢馈食礼》:“司空设罍水于洗东,有料。”说明了罍盛酒、盛水的两种用途。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罍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方形罍一般为商代器,圆形罍在商和西周都有。

 

盉(he 音和)

[转载]中国青铜器释名(之三)    古代盛酒器,或说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形状较多,一般是深腹,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盉从商代至战国都有,尤其盛行于商和西周。商代的盉多三足(空心足);还有一种异形盉,流在顶上,主要见于商代前期。周代的盉三足的较少,而多四足的。春秋战国时出现了圆腹、有提梁的盉。

  

[转载]中国青铜器释名(之三)    古代用勺从盛酒器中取酒,注入饮酒或温酒器中。现在所见的勺多是商代的。勺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有的柄中空,很短,安木把才可用;也有柄短而扁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对战国时代的鸟形勺,形体较大,口沿上都铸一鸟。

 

[转载]中国青铜器释名(之三)    古代安放酒器的案形器。已发表的只有两件,都属于西周初年,作扁平立体长方形,器身饰夔纹。其中一件在国外,每壁有八个长方孔。一件现藏天津历史博物馆,每壁有十六个长方孔,面上有三个安放酒器的椭圆形子口。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