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大水法”和“远瀛观”

(2015-03-03 10:52:52)
标签:

转载

分类: 网上旅游资料

“大水法”和“远瀛观”

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遗址是众所周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些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石基、石柱、石梁、石雕,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辛酸耻辱的往事。就在上一篇博客《游览“香河第一城”》中,我们发表了一张“第一城”仿建的“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图片。即使“仿品”比“原创”在比例、形制、用料、色彩上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毕竟可以让今人看到这两处景观当年的囫囵模样。

01:“香河第一城”仿建的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

[转载]“大水法”和“远瀛观”

    前几天,笔者收到一位老同学的邮件:“世纪坛有个第一次在国内展出的有关圆明园老照片的展览,由于这个外国人使用的像机很好,照片上的欧式建筑(还未全毁)的外装饰极为清晰。真称的上‘精妙绝伦’这四个字。请务必去看看。展览八月二十七结束。凭证件在北门免费领票,南门进”。“请务必去看看”,口气没商量!尽管这几天很忙,但我们仍抽出半天时间去了一趟世纪坛。行前曾担心展览会谢绝拍照,结果发现这个展览在拍照方面很“宽容”,不但允许拍照,而且不“谢绝”使用闪光灯。

02: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

[转载]“大水法”和“远瀛观”

    展览的主题是“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恩斯特·奥尔末(Ernst Ohlmer)是一个生活在19世纪的德国人,原为专业摄影师。1873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3年后),当时在北京海关任职的奥尔末拍摄了一组圆明园的照片,“清晰地记录了圆明园这座汇集中西文化精粹的皇家园林遭劫后的残容遗貌,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圆明园实景照片”。这次展出的是12帧奥尔末圆明园底片冲洗出的72幅大型原件照片,全部为圆明园西洋建筑群景观,其中包括“大水法”和“远瀛观”,也就是“第一城”仿建的那两处景观的实景照片。

笔者愿在此摘录一段“大水法”照片的说明文字,以便朋友们更好地观赏照片:“水法”即喷泉,“大水法”就是大喷泉,这是一座专为观赏喷泉建造的大型水景,主体是一座西式牌坊,即照片上看到的这座洛可可式门形建筑,实际上在它完好的时候,门内是一个石龛,上面有七级水盘,有水从顶上层层落下。牌坊紧靠在“远瀛观”台基之下,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远瀛观”正门上的钟形装饰。牌坊前面原本是一个大型喷水池,池中有铜鹿、铜狗、翻尾石鱼等各种动物形状的喷泉,不过此时喷水池已经完全被荒草掩埋,只能隐约看见大理石砌成的水池边缘。

03:奥尔末镜头里的“大水法”和“远瀛观”实景(摄于1873年)

[转载]“大水法”和“远瀛观”

    再来看看下面这张“远瀛观”照片的说明文字:这张照片是在大水法北侧的平台上向北拍摄,可见“远瀛观”正门,门上的钟形装饰,门内还能看到堆积的砖瓦残件。“远瀛观”原有高出钟形装饰约一倍的三层庑殿顶,上下两层覆五色琉璃圆光瓦,中间一层用金色鱼鳞瓦。加上外立面繁复的雕花及琉璃装饰,可以想象在它完好的时候,这幢建筑一定极其华丽。

04:远瀛观

[转载]“大水法”和“远瀛观”

05:“远瀛观”细节之一:正门上的钟形装饰

[转载]“大水法”和“远瀛观”

06:“远瀛观”细节之二:门外的高浮雕石柱。照片的说明文字写道:门外两根以高浮雕装饰的石柱上刻有蕃花和葡萄图案,雕刻精美,“深及三寸”,此种形式的石柱与西洋建筑中的柱子简洁的柱面相去甚远,倒是与传统的蟠龙柱如出一辙,纹饰也很符合乾隆皇帝的审美……。

[转载]“大水法”和“远瀛观”

    今年是公元2010年,距离圆明园罹难整整150年。历史虽远去,国耻犹难忘,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的情怀。能看到这些珍贵的照片,除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等单位的努力外,还要特别感谢一位台湾同胞——“台湾秦风老照片馆”的收藏家秦风先生,是他多方查访,于2009年查到奥尔末照片的12原玻璃底片的下落,并筹募巨资在2010528日从海外购回这批对中国人而言的无价之宝,在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之际,将这批珍贵的影像文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首次向公众展出

07:今日的“大水法”和“远瀛观”遗址(友情摄影:老北)

[转载]“大水法”和“远瀛观”

(全文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