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再游恭王府(后花园部分)

(2015-03-03 10:52:33)
标签:

转载

分类: 网上旅游资料

再游恭王府

——后花园部分

传说这座宅子赐给恭亲王奕訢后,奕訢对后花园进行了重建。调集来的百名能工巧匠艺人,将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融为一体,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荟萃一园,增置了一些山石林木,园内彩画斑斓绚丽,花草铺地,树木成荫,步步有景,景随步移,恭亲王高兴地为园子题名“萃锦园”。当年的萃锦园曾为京城王府之冠,被称之“人间神仙府,什刹海的明珠”。

从后罩楼中间的小门穿过,精巧瑰丽的萃锦园便呈现在眼前。不过,参观萃锦园之前,还得好好观观后罩楼的背面。笔者前面已经讲过了后罩楼的几个特点,其中请注意后罩楼上层形状各异的44扇后窗,传说和绅疯狂地敛财,很多宝物被收藏在后罩楼,但具体哪些宝物藏在具体什么地方,连和绅自己也很难记得住,于是他将宝物分类放置,后窗的不同形状代表不同类别的宝物。这一说法是否可信咱不知道,姑且听之吧。

还有这条160米长长的甬道。每次踏上这条甬道,都会有一种“沿着甬道走下去,就能走进历史之中”的感觉。老同学讲过这里曾是“清室子弟练习骑马和射箭的地方”;府邸开办的有关恭王府的展览也介绍这里是恭亲王的孙子“小恭王”溥伟练习射箭的地方;另外,按照常识推断,来自白山黑水之间崇尚武功的马背民族,刀马功夫是要经常温习的(我们曾参观过团城演武厅,那里就有专门练习骑马射箭的靶场),所以王府子弟在这条甬道上练练骑马射箭也是可能的。

17:后罩楼背面(北面)

[转载]再游恭王府(后花园部分)

    恭王府后花园的正门叫“西洋门”,是恭王府的“三绝”之一。电视剧中刘罗锅给和绅送礼就是从这个门进去的(据老同学介绍,《宰相刘罗锅》三分之一的镜头是在恭王府里拍摄的)。1854年恭亲王修整花园时加建了这个西洋风格的门。这个门与恭亲王本人有很大关系,排行老六的恭亲王奕忻喜欢洋玩意,也喜欢和洋人打交道,就在家里搞了一个西洋风格的建筑作为自己花园的正门。当年北京城里除了洋人建的教堂,很少见到西洋建筑,只有圆明园的西洋楼带有西洋风格,城里则很少见,所以有些专家称这个门有“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意境。门额上有四个字:静含太古。仔细琢磨,有道教的味道,“静含太古”,既是个景题,也是个园题,希望自己的花园像远古混沌的园子一样;门的背面也有四个字:秀挹恒春,有点采集天下秀色保持四季如春的味道在里面,也是一种向往和寄托。

18:恭王府三绝之一“西洋门”(据说当时北京城里这样的门只有3座)

[转载]再游恭王府(后花园部分)

    从西洋门进园子,只见一块高5米左右的太湖石(也有说是仿太湖石,产地房山)矗立园中。据老同学讲:真正值得看的是这块石头的题名“独乐峰”,这三个字刻在石头的上方,“乐”字、“峰”字都看的见,唯“独”字看不见,按说石头上刻字都是让人看的,没有说刻一个字让人看不见,可偏巧这块石头上的“独”字给搞到上边去了。北宋时期被罢官回家的司马光曾给自家的园子题名“独乐园”,寓意远离尘世,独善其身。恭亲王奕訢宦海浮沉几起几落,尝尽世间酸甜苦辣,赋闲回家时可能也有类似清静无为,独善其身的心态,很多人都这样解释“独乐峰”三个字;但老同学又谈了自己的看法,觉得这里边应当有一点讽刺慈禧 “独自朝天”、“独断专行” 的意思,因为那个“独”字的确独自朝天。

19:独乐峰

[转载]再游恭王府(后花园部分)

    众所周知,王羲之当年为中国文人开创了一种游宴方式——曲水流觞,就是山涧自然的溪水流下来,把方形平底的酒杯(觞)放在曲槽里,酒杯随溪水漂呀漂呀,漂到谁跟前,谁就作诗,作不上来,就要罚酒,叫作“一觞一咏”,后来为历朝历代的文人所效仿。笔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北京地区类似的曲水流觞共计六处,分别是故宫的禊赏亭、中南海的流水音、香山公园的曲水流觞、潭柘寺的猗干亭、中山公园的兰亭碑亭和恭王府的沁秋亭。站在沁秋亭不同的侧面观看曲折的水槽,水槽会呈现不同的造型(也有说不同的汉字),放开想像,竟也见仁见智。亭子内顶是中国传统的苏彩(彩画的一种),其中一幅画的是“张骞通西域”,另一幅画的是“二十四孝图”中的一个故事——郭巨埋儿。据老同学介绍,沁秋亭的水源是山上的两眼井,井水流下来在水槽里蜿蜒流淌,再通过下边的口子流到王府的花园和菜圃里。

20:沁秋亭(曲水流觞)

[转载]再游恭王府(后花园部分)

    恭王府“三绝”的另外一绝是“福字碑”。恭王府中与“福”有关的文物很多:福字池、福字厅、福字碑等等,其中福字碑因是康熙为其祖母孝庄太后贺寿所题“福”字而最富盛名。据说当年抄没和宅的时候,这块石碑因为隐藏在假山下面得以幸免,我们今天才能在恭王府里见到这一真迹。康熙御笔的“福”字与众不同,把当时人们的传统思想都融进了这个“福”字当中:左边是个子孙的“子”字,右上是个“多”字,右下是个“田”字,取多子多田多福之意。为保护文物,国务院文物局批准“封碑”(把碑罩起来),且有专人站在旁边,提醒游客快速观赏,不许长时间停留,也不许拍照。另有迷信的说法,福啊寿啊,最好不要拍照,所以我们只拍下了假山洞口长长的等待进洞参观的人群,算是给朋友们留下想像的空间吧。

21:排队等候参观“福字碑”的人们

[转载]再游恭王府(后花园部分)

    上图中的假山也值得一提。它是用糯米浆砌筑成的,非常坚固,山上置两口水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过往缸中注水的办法增加院里的湿度,整个假山上都长满了青苔,好像一块大“上水石”,所以这块“石头”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滴翠岩”。假山的顶部是是全园的最高点,名曰“邀月台”,顾名思义是个赏月的地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所以“邀月台”三个字一出,顿觉诗意雅趣,尽在其中。

22:榆关——长约50米的城堡式墙垣,雉堞、洞券一应俱全,据说这个景点的寓意是站在山海关眺望关外的故乡,那是他们雄起的地方。

[转载]再游恭王府(后花园部分)

23:妙香亭——榆关的东北方向一座海棠式两层八角亭子,仔细观看可以发现,亭子下层八个角见棱见角,而上层八个角却是圆角,传说寓意着“天圆地方”。

[转载]再游恭王府(后花园部分)

24:诗画舫,也叫湖心亭,以水面为主,中间有敞轩三间,是观赏、垂钓的地方。据媒体报道,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提到《红楼梦》里有“蟠龙水”环抱的风水格局,而整个北京只有恭王府如此。按照专家们的考证,恭王府从临近的什刹海引水而来,中间盖起一座岛屿即是王府,正是“蟠龙水”环抱之状。但什刹海的水是从玉泉山引来供皇家使用的,和绅胆敢把水引来,在当时绝对是“逾制”的重罪。

[转载]再游恭王府(后花园部分)

    再来说说恭王府“三绝”中的最后一绝:大戏楼——府主人招待宾客,摆宴看戏的地方。大戏楼是后花园东路的主要建筑,原名“怡神所”,面积685平方米,三券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厅内南边是高约一米的戏台、厅顶挂着宫灯,地面方砖铺就。中国的戏楼大概分两类,一类没有顶,露天的,如颐和园的得福楼、故宫的畅鹦楼。另一类是有顶的,兼有茶馆的功能:吃饭、休息、打尖、谈买卖,宴请宾客。清朝全盛时期还有另外一些大型的王府戏楼,但后来毁的毁、拆的拆,唯有恭王府大戏搂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说是北京地区仅存的王府戏楼。这个大戏楼还有几个独一无二的地方,不能不说说。你很难想到那些心灵手巧的园艺师们,竟利用农村盘火炕的原理,在戏楼青砖地面下面铺就了取暖的烟道,冬天在这里看戏也不觉得寒冷,多么智慧的设计!大戏楼的四壁梁柱画满了紫色藤萝花和枝蔓藤架,使人们恍如坐在藤萝架下观戏,多么奇妙的创意!还有,梨园行里上场门和下场门传统的叫法是“出将”和“入相”,而在这里叫做“始做”和“已成”,正中的匾额上书四个篆字:赏心乐事。据老同学介绍,这是借用《红楼梦》里“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酒奈何天”的诗句所题,多么巧妙的借语呀!

我们曾在大戏楼里看过一台折子戏,包括“贵妃醉酒”、“三岔口”和“闹天宫”等京剧片断。八仙桌、“手巾板”、北京传统小吃、精典段子,在那里看戏与在国家大剧院看戏,感觉完全不同。

25:大戏楼内景(图片来源:互联网)

[转载]再游恭王府(后花园部分)

26:大戏楼外景和等待进去观看折子戏的游客

[转载]再游恭王府(后花园部分)

    好了,我的“再游恭王府”就现买现卖到这里,恭王府里还有许多值得一览的古代建筑和古代园林遗迹,许多值得感受的文化气息,许多值得了解的历史掌故,笔者无法一一涉及,比如一些红学家们认为恭王府就是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因为这里也有与《红楼梦》中的描述极其相似的“怡红院”和“潇湘馆”,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前往,一睹为快!

最后,还想透露一个发现,我们在参观府邸有关恭王府历史沿革的展览时,发现了老同学的“身影”。老同学在恭王府工作期间,以自己的博学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忱,对恭王府的保护和宣传贡献很大,深受同学们的赞赏。

27: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参观恭王府

[转载]再游恭王府(后花园部分)

(全文完,本文写于20094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