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2015-01-26 09:54:47)
标签:

转载

分类: 网上旅游资料

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除了华清池前行不远便是骊山索道,很庆幸自己“舍财不舍命”的决定,不然就我这体重,就我这体力,非把一把老骨头撂那不可!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参观券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缆车乘车券(上行)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俯瞰临潼区

 

骊山属于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海拔不高,只有1300多米,在中国五岳并立,黄山独秀的名山大川中,骊山,实在算不得什么“著名景观”。但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骊山,之所以出名,一方面,是因为它临近华清池,是历代帝王修建离宫别院、登高祈福之所;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与中国历史上相隔了三千余年的两端历史密不可分,一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为“张杨二将军擒蒋抗日”。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林间小径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然而到了襄公七年(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时,却无人来救。国破家亡,空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烽火台

 

在烽火台下,有一处名为老母宫的宗教建筑。老母宫由商代女娲祠演化而来,据《道教大辞典》记载:“……老母曾在此山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仙逝之后,葬于骊山之阳(今蓝田县境内),为感念老母圣德,人们遂在骊山西绣岭第二峰修建了一座女娲祠(即今之老母殿)以为纪念”。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老母宫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老母宫老母殿

 

老母宫之旁建有一座名为朝元阁的道观。朝元阁始建于唐乾封元年(666年),是唐代帝王祭祀其“家祖”太上老君的道观。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七载……十二月,玄宗皇帝见老君与朝元阁,令改其为降圣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内珍藏的唐代老君像就曾供奉于此。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朝元阁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朝元阁八卦殿

 

沿山间小路一路而下,便是“西安事变”的重要拐点——兵谏亭。1936年12月12日凌晨,酣睡中的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军队的枪声惊醒,从华清池五间厅逃跑,藏匿于骊山半山腰一石峡洞内,后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至此形成其重要拐点。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西安事变”纪念石刻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蒋介石藏身处

 

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修建了一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名曰“正气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正式命名为“兵谏亭”。兵谏亭作为西安事变旧址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骊山  兵谏亭

 

游览完兵谏亭,可以说基本上将整个“西安事变”的重要历史遗迹看了个遍。其中包括了张学良将军公馆(西安事变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止园)、五间厅、兵谏亭。对那段剑拔弩张、惊心动魄,在今后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有了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从骊山步行不远,便是临潼博物馆。临潼博物馆是临潼区(原临潼县)的一所地志性质的历史博物馆,其成立于1959年,1985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于改造,1985年10月1日正式开馆,标志着临潼博物馆正式建成。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临潼博物馆

 

由于博物馆展厅正在改造,对外开放的只有尚未改造的周秦艺术室、秦唐艺术室和已经改造完成的唐佛艺术室(唐庆山寺佛宝文物展)。坦率地讲,尚未改造的两个展室基本保留了80-90年代博物馆的特色,通体的展柜,凌乱的文物,毫无布展设计可言,从文物等级和展陈环境都无法与已经改造完成的唐佛艺术室(唐庆山寺佛宝文物展)相比。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临潼博物馆  唐佛艺术室(唐庆山寺佛宝文物展)展厅一隅

 

唐佛艺术室可谓真正的“小巧雅致”,展厅很小,文物很少,但可谓无一不精。展厅入口有一很不起眼的石雕,殊不知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自刊其名的舍利宝帐——释迦如来舍利宝帐。释迦如来舍利宝帐,由青石线雕构成并分为六层,帐体四面分别雕刻“释迦如来说法图”“释迦如来涅槃图”“释迦如来荼毗图”以及“八王分舍利图”。帐体上置重檐金翅鸟王角的帐盖,石刻的金翅鸟鎏金,这还是在中国首次发现,金翅鸟背上插有四棵铜杆银页菩提树。整座释迦如来舍利宝帐体型说法,雕刻精美,工艺精湛。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出土时,帐内盛放有金棺、银椁、舍利瓶及佛祖舍利。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临潼博物馆  释迦如来舍利宝帐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临潼博物馆  银椁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临潼博物馆  金棺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临潼博物馆  佛舍利

 

除举世无双的释迦如来舍利宝帐、金棺、银椁、佛舍利等宗教圣物外,庆山寺塔基地宫还出土有三彩狮子、三彩南瓜、银首鎏金铜锡杖、白瓷碟、琉璃瓶、琉璃供果、彩绘牡丹陶瓶、鎏银虎腿兽面衔环铜熏炉、鎏银长颈瓶等珍贵历史文物。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临潼博物馆  三彩狮子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临潼博物馆  三彩南瓜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临潼博物馆  银首鎏金铜锡杖

 

唐庆山寺佛宝文物展展厅内,久久不愿离去,一方面是因为那些穿越千年展现在面前的精美文物,一方面是因为眼前的佛舍利,参拜过一些佛舍利,然而如此近距离的瞻礼、礼拜却还是第一次,面对晶莹剔透的佛舍利,宛见灵山一会犹未散去。顶礼舍利,如礼世尊,礼佛三拜,回向有情。

 

[转载]西安之行(12):骊山、临潼博物馆

 

临潼博物馆  瞻礼佛舍利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