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走进国家博物馆·孔子塑像

(2015-01-16 08:38:24)
标签:

转载

分类: 学生历史模型制作集

走进国家博物馆·孔子塑像

一年前,首都各大媒体发布了同一条消息: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举行了“孔子”塑像落成仪式。还有媒体称,高达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矗立在国博北门广场,“为十里长安街增加了一道人文景观,也给天安门地区增添了新的文化地标”。据说那以后许多人前去观赏拍照,国博北门着实十分热闹了一阵。

说实话,刚听到这消息时有点惊讶。在斜对天安门、面向东长安街的国博北门广场上塑孔子像,不是个小事情。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无人可以企及;但他是否能够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当代,能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这个问题似乎还不够清晰。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开山鼻祖,孟子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尽管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孔子的儒家学说为统治者所利用,被捧上很高的地位,成为一种精神坐标,但儒家文化毕竟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期的还有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老子、荀子、韩非子、墨子、庄子,先秦诸子百家似乎都应有一席之地才对,这还不算后世对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化代表人物。

再说,尽管儒家文化的内核至今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如今的中国已不是早期那个专制封闭、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国家,在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时候,仅靠仁义礼制、君臣父子、修齐治平的儒家学说来统领中国文化,凝聚国人的精神,似乎是要打个问号的。只要稍微回想一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就能发现中华文化之所以优秀,之所以绵延至今而不灭,而不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文化不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因子,始终保持着极高的文化融合度,先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后来又不断地与海洋文化碰撞、融合,而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如此时代文化之大任,两千年前的孔子老先生恐怕是难以担当的。

记得余秋雨先生在《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一书中对孔子进行过专门论述,将一个被神化、被偶像化的孔子还原为真实的孔子,令人耳目一新。真实的孔子既有贵族血统,又因小时候家境贫寒而富有平民意识,他从小聪敏过人,读书勤奋刻苦,三十岁便有了比较明确的政治主张,取得了一定社会声望,具备了一定专业特长。此后二十年,孔子开办私学,进行学术考察,问学问政。在周游列国的问政过程中,孔子一路遭受冷遇,甚至有点狼狈;但他一路弹琴唱歌,自我安慰,一路坚持对天命的探索,在冷遇中走向伟大。晚年的孔子处境凄凉,亲人和学生一个个死去,可这时他的名声却越来越大;于是他继续讲学,同时开始大规模整理古典文化,为后世留下系统的儒家著述。说真话,比起偶像化的孔子,我们更喜欢这个褪去“圣人”光环、实实在在的布衣孔子。我们赞成为孔子塑像,但按照他学者、思想家、教育家的身份,我们觉得他的塑像还是摆放在孔庙、孔子学院里更好。

不过,既然孔子塑像已经落成国博北门广场,怎么说也应当去看看。上次去国博参观,进出走的都是西门,匆忙中未顾得上看。这次,我们特意从临近北门的地铁口出站,准备好好观赏一下,同时拍几张照片。然而,寻遍北门广场,都没有看到塑像的身影。是我们记错了位置,还是塑像搬了地方?一问工作人员才知,孔子塑像已被迁到了国博院内,至于迁址的原因,工作人员没有告诉我们。

最终,我们在博物馆内西侧靠北的花园深处找到了这尊素面青铜的孔子塑像。国博的建筑物很高,花园又很大,以致高达9.5米的塑像都显得有点小。由于花园入口处被护栏和“游客止步”的牌子挡住,所以我们只能远远地望上一眼。正如媒体所言:孔子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衣饰简洁,让人感觉是一位仪态万方的老者,正招呼着四方宾朋,基本符合孔子在我们心中的形象。虽然不能靠近,但看得出,铜像的造型设计、用料和做工都非常好,的确是大手笔。只是与先前在北门外的热闹形成强烈的反差,迁入国博内花园的孔子像显得有点冷清,有点寂寞;别说游客前去观赏拍照,如果不是专门找寻,几乎注意不到塑像的存在,尽管它就矗立在进出博物馆展览大厅必经之路旁的花园内。这不禁使人联想到自从孔子被神化之后,就开始了命运的大起大落,一会儿是 “万世师表”,一会儿又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一会儿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声中被抬上天,一会儿又在“砸烂孔家店”的讨伐声中被打翻在地。不知道这是天命注定,还是历史太喜欢开玩笑?

当晚回到家里,我们上网搜索,发现了这样一条消息: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整体设计,在馆内西侧南北庭院设立雕塑园,陆续为中华文化名人塑像,第一尊完成的是孔子像。因庭院建设工程未完工,孔子塑像暂安放在国博北门外小广场。目前,庭院建设已竣工,按设计方案,将孔子塑像移至国博西侧北庭院内。

这条消息发布于去年420号,也就是说孔子塑像从国博北门迁到内花园已经8个多月了,我们实在是孤陋寡闻了。尽管知道得晚些,但我们还是想说,无论由于何种原因,塑像从北门广场迁到内花园,总归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案;而且根据这个方案,孔子身旁还将陆续出现其他中华文化名人的塑像,看来这个雕塑园太值得期待了。

请浏览图片:

去年1月,孔子塑像在国博北门广场落成(图片来源:互联网)

[转载]走进国家博物馆·孔子塑像

孔子塑像落成后,前来观赏、拍照的人络绎不绝(图片来源:互联网)

[转载]走进国家博物馆·孔子塑像

慈祥、睿智、博学、谦恭的孔子(图片来源:互联网)

[转载]走进国家博物馆·孔子塑像

今年1月拍摄的国博北门广场,孔子塑像已不在了

[转载]走进国家博物馆·孔子塑像

我们在博物馆内西侧靠北的花园深处找到了这尊素面青铜的孔子塑像

[转载]走进国家博物馆·孔子塑像

一道护栏挡住了我们的脚步,只好远远地拍了一张照片

[转载]走进国家博物馆·孔子塑像

(全文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