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2022-04-19 16:39:31)
怎样理解“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学习《素书》笔记之八十七
黄石公在《素书》安礼章里写道:“畏危者安,畏亡者存、”意思是说,对危乱常怀戒惧,能够保持安全;对衰亡常怀警惕,就能求取生存。这是黄石公在告诫人们,危机随时存在,做人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周易》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特别对于大权在握的领导者来说,只有居安思危,才能避免祸患。在这方面,唐代四朝元老郭子仪堪称后人之典范。提起郭子仪,学过历史的都知道,他平安史之乱,定三藩之叛,屡建奇功,位高权重。但却能做到“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他懂得“畏危者安,畏亡者存”的道理。关于郭子仪的故事,我在过去的文章中已经断断续续地写了许多,比如在他接待相貌丑陋的大臣卢杞时,屏退侍女免祸端;大臣鱼朝恩有意挖其祖坟,皇帝问及时反倒自责免疑虑;令手下每天府门大开,任随人来客往免猜忌等。今天再讲一个郭子仪“囚子请罪”的故事。中国戏曲里有一个经典剧目叫《打金枝》,说的就是郭子仪的家庭风波。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一次,郭暧的母亲过生日,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去拜寿,唯独升平公主不愿意去,于是两人大吵大骂起来,郭暧还气急败坏地叫升平公主离开郭家。郭子仪得知后,就将郭暧囚禁起来,自己去向皇帝请罪。唐代宗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间的事情,不用理他。”由于郭子仪主动请罪,一场风波化为乌有。历代对郭子仪评价极高,康熙帝说“不以功业自矜,故能终身显荣,声施后世。”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