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2022-04-18 20:52:23)
标签:
随感 |
分类: 随感 |
怎样理解“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学习《素书》笔记之八十六
黄石公在《素书》安礼章里写道:“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意思是说,房屋的梁柱软弱,屋子就会倒塌;才力不足者掌政,国家就会倾覆。应该说,以柱弱屋倒比喻辅弱国倾是非常贴切的。回眸历史都知道,春秋期称霸诸侯的齐桓公,由于管仲的才干和谋略才得以建功立业,管仲一死齐国大乱,齐桓公也只落得个横尸数月,蛆虫满地,无人安葬。伍子胥助吴灭越败楚,威震中原,夫差刚愎自用不听进谏,反而杀了伍子胥,伍子胥一死,吴国不久灭亡。春秋时的卫灵公荒淫无道,可诸侯却不敢来进攻,孔子在总结其原因时说;“仲叔圉负责外交,祝鮀负责宗庙,王孙贾负责军队,有如此贤才辅助,谁敢欺负呢?”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写道:“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故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诸葛亮的这一段话,可以说是对黄石公“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最好的诠释。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相是君王的左臂右膀,将相强则国亦强,将相无能,国家怎么能够强大呢?那么,造成柱弱屋坏,辅弱国倾的情况,根源在哪里呢?其实,孔子早就给出了答案。他在《周易·系辞》里说:“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意思是,德行浅薄而占据高位,智慧有限而谋划大事,能力不足而承担重任。东汉的王符在引用孔子这句话时又在《潜夫·贵忠》写道:“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这既是对德薄、智小、力少者的忠告,也是对执政者选贤任能的警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