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2022-04-17 10:29:16)
标签:
随感 |
分类: 随感 |
怎样理解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学习《素书》笔记之八十五
黄石公在《素书》安礼章里写道:“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意思是说,致力于筹策谋划的人,不会有险恶的事情发生;缺乏长远谋略的人,必定会有眼前的忧患。俗话说“世事无常”,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唯一能够让自己掌握主动的,就是在变化之前做好谋划,以应对突发事件发生。这就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故此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唐朝的郭子仪爵封汾阳王后,王府建在长安的亲仁里。但入住以后,府门每天都敞开着任人进出,甚至一直可以走到内宅。一天,一个将官到郭子仪府上有事,看到府门大开,而郭子仪还在旁边伺候他的爱女梳妆打扮。回去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别人,很快传遍了京城,还它当成笑话一样议论。郭子仪的儿子听了觉得脸上无光,就对郭子仪说:“你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重你,可是你却不尊重自己,让他们随意进入府内,我认为即便是商朝的伊尹,汉朝的霍光都无法做到你这样。”郭子仪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安全。现在我们郭家声名显赫,但盛极必衰,这是世间规律,所以人要学会急流勇退。在这种情况下,假若我禁闭大门不与外人往来,只要有人与我结下仇怨,就可以落井下石,添油加醋地制造冤案。而我们现在府门大开,有人想陷害也找不到理由。”在郭子仪身上,这些看似不合情理的事情,恰恰是他从未雨绸缪的角度出发,考虑到能够避开自身祸患的合理智慧。也正是因为这样,郭子仪一生虽屡遭谗言,却仍能善始善终,宜享世泽。